潘勤 李典友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科技信息工作者如何在高校、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作用。立足于现有优势科技资源,提出了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平台,集成创新资源与信息;打造专家和经纪人队伍,充实科技人才库;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挖掘企业创新需求,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协同合作,解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技术需求等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关键词:科技信息 校企合作 创新服务 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164-02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很多制造商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高校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作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及科技信息工作者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平台,集成创新资源与信息,促进高校发展
院校建设需企业科技资源的支持,立足于现有优势科技资源,探索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资源的整合与结合,以联通产业研发、融通成果转化为重点,以畅通要素流动为突破口,以贯通中介服务、互通资源共享为保障,营造研发有力、转化顺畅、交易活跃、服务高效的大环境,加强高校信息化,努力形成具有六安特色的立体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创新服务平台。
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不断充实完善科技成果、技术专家、科技文献、共享仪器、专利成果、技术需求、投融资信息、科技中介机构、政策法规等创新资源数据库,并与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其它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相互链接,形成各类创新资源信息的开放和共享,为我市企业搭建科技信息检索、资源共享及成果交流平台,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面向企业和院校开展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基础支撑,企业通过网上发布新产品、新技术、专利成果等等信息并可查询各种创新创业方面的有关政策、行业技术发展新方向、高校人才资源等各类信息。
2 打造专家和经纪人队伍,加强院校科技人才培养,充实科技人才库
经高校特训或外聘的形式建设一支专家队伍。形成集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谈判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分析检测服务、法律/财务咨询服务、资产评估服务、自动化及网络技术服务等行业的专家团队。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培训一批技术经纪人,请外面专家来开展各类专业讲座,提升高校学生的业务水平,挑选技术服务骨干送出去培养。
3 发展新型教育体系,创新企业服务模式,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探索“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上下联运、联合互助”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在区域内与高校院所、科技园区、孵化器、产业协会、重点企业、各类中介机构、投融资机构合作,建设基层服务站,由基层服务站的专业人员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专家、设备、文献等各类科技基础资源支撑,开展技术咨询、产学研对接、技术交易、投融资咨询、平台资源利用培训、技术成果推介交流等服务。
3.1 校企特色服务模式
3.1.1 “培训+收集+走访”模式
站点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各类免费培训班,一方面提高了站点在高校的认知度及美誉度;另一方面收集了大量企业基本信息,然后根据所收集企业信息建立企业信息库,定期进行走访。进一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服务。通过此种模式的建立站点逐步完善了企业技术信息需求库的建立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1.2 “强强联合+一条龙服务”模式
站点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及扩大服务范围,更全面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逐步建立了“强强联合+一条龙服务”模式。先后与金融机构、财务咨询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及金融担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财税代理、科技咨询、企业内训、融资担保等一条龙服务,全方位解决企业困难,与此同时,为高校和企业合作奠定扎实基础。
3.1.3 “传帮带+保姆”服务模式
针对我地区中小企业对科技政策及科技项目等信息渠道闭塞等问题,站点逐步建立“传帮带”服务模式,即站点负责传达各级科技政策信息,帮助企业分析信息,凝练科技成果及技术需求,带动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申报及成果转化、对接。通过各类形式的服务模式综合对本地区企业进行科技服务,逐步形成企业的“贴心保姆”。
3.1.4 “桥梁+纽带”服务模式
通过站点将企业向外进行推介,同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动态向企业介绍,做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2 通过不同平台开展服务,共促校企合作
3.2.1 网上服务
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网上信息资源涵盖了各种创新资源数据库,上连国家及安徽省各类数据库资源,下接六安市各类特色创新服务平台及基层服务站,形成上下贯通的资源共享体系,为企业搭建科技信息资源检索、资源共享及成果交流平台,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基础支撑,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企业通过网上发布新产品、新技术、专利成果等信息并可查询各种创新创业方面的有关政策、行业技术发展新方向、科技文献及共享仪器资源等各类信息。为校企提供创新要素供给、为研发载体提供企业技术需求等信息服务。
3.2.2 网下服务
通过建立基层创新服务站整合各种创新服务资源,发展技术转移合作伙伴,建设创新服务工作体系,协同合作,为企业创新链各个环节所需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并通过建设专家队伍、技术经纪人队伍及高效人才队伍,提升站点自身能力及科技服务水平。
4 企业发展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合作
一是强化学生挖掘创新信息的能力。通过走访企业,帮助企业找出技术创新点及创新需求,并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通过专家咨询指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应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创新销售策略等,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加快自身发展。
二是高校才人必须有做好科技信息服务的决定。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信息服务,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有的放矢,提高服务效率。要坚持走访企业,到第一线挖掘技术需求,开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需求调研、技术需求鉴别、技术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等工作,并对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甄别、筛选与发布,并请专家为企业会诊,帮助企业找出技术创新点及创新需求,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
三是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院校人才和企业共同成长。通过举办各种高校人才创新服务培训,帮助企业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参与举办各类技术交易对接会,成果发布会、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促进高企之间信息和成果的交流;提供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技术交易、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真正为企业搭建科技路路畅通平台和高校才人输出。
5 校企协同合作,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
5.1 围绕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服务
利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与省内外各服务平台的协同合作,集成区域内外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伙伴寻找、技术转移、技术商业化及后续服务。帮助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高校人才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5.2 人才需了解在企业要求依靠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服务
高校培训中要强调企业发展重点,行业技术中心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有效形式,也是整合行业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主要方式。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合理设置行业技术中心定位:通过服务广大中小型企业,服务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解决,使其努力成为同行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枢纽。
5.3 结合技术创新工程开展服务,使高校输出人才对企业有新的认识
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立足支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深化认识,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深入研究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产学研用结合的利益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三大载体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加强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展开。高校人才要大胆提出疑问,协助企业发展并加强自身能力。根据不同行业、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鼓励探索推进技术创新的多种有效模式。营造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才人培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需高校学生的不断探讨而升华。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院校要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1] 胡丽梅,毛惠芳,沈同平.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12):73-75.
[2] 刘翠英.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综述[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1(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