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中
【摘 要】目的:分析滑动鹅头钉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市基层医院于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滑动鹅头钉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滑动鹅头钉钢板;PFNA;临床疗效
笔者对我市基层医院收治的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市基层医院于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为59~82岁,平均年龄为(70.05±2.8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等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牵引复位,取仰卧位。
观察组:行PFNA进行治疗。对患肢行牵引复位,于大转子顶点向骨髓腔置入导针,经导针于股骨近端钻孔。并置入与髓腔大小相适应的主钉,安装瞄准臂,于股骨外侧作小切口,置入导针,位于股骨颈部中下1/3位置。沿导针于股骨外侧皮质开口,置入适当长度的螺旋刀片,使之距股骨头关节面0.5~1.0cm,锁定螺旋刀片,同时并行骨折端加压处理,作骨折远端锁定。
对照组:行滑动鹅头钉钢板治疗。对患部骨折部位牵引复位后,选髋外侧切口,在大转子外侧最高点远端1.50cm置入导针,确定导针位置和长度。沿导针扩孔后,置入适当长度的拉力螺钉,使之距股骨头关节面0.5~1.0cm,安装鹅头钉钢板,先行一枚远端螺钉固定,拧紧拉力螺钉封帽,加压骨折端,固定剩余螺钉。
两组患者术后一周内摄片复查,术后二周后折线出院。出院后一个月,门诊摄片复查,以后每二月复查一次。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优:6个月骨痂生长完全,能去拐行走,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良:6个月见部分骨痂生长,未能去拐行走,髋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中:6个月未见骨痂生长,不能负重行走,髋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差:6个月未见骨痂生长,拉力螺钉出现退钉和股骨颈上缘切割现象,骨折未愈合,髋关节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表示,并t检验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情况
根据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根据表2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滑动鹅头钉钢板治疗,但该方式易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骨痂生长缓慢,不负重时间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PFNA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采用PFNA内固定,与患者骨折部位的符合率高,其稳定性好,能够促使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既往研究表明[2],PFNA属于一种新型的手术形式,对患者的创伤小,可以大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螺旋刀片具有自行锁定加压的特点,可以有效防止退钉现象,避免骨折部位出现移位,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减小股骨颈上缘切割现象。Sadoowski等学者对PFNA的临床进行分析时[3],发现该方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且手术风险小,笔者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国鑫,申海波,高志学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1):820.
[2]陆明,潘福根,金冬泉.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的分析[J].中当代医学,2010(7):59.
[3]宋烜赫,杨卫良,薛冰.三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5:43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