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2013-04-29 14:03朱晓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主动性

朱晓

摘要: 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创造力。作者自身和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提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幼儿深入探索、体验、认识新事物和现象。因此,作者尝试从明确任务、实验方法、氛围营造等几个方面的实践来激发幼儿探索动机、提高幼儿探究能力、激发幼儿探究的热情,从而培养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主动性,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想动手、会动手、敢动手。

关键词: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动手操作 主动性

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面向全体幼儿,给幼儿充分的主动学习机会的活动。既要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与条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中显现出来。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丰富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幼儿观察、记忆和创造等能力。而我认为,“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首席执行官”。在眼睛、耳朵、鼻子等看、听、闻的基础上,“手”帮助幼儿摸一摸、拿一拿、捏一捏、折一折、拧一拧、拍一拍、抓一抓等来执行“程序”。它辅助幼儿进行一系列其他感官无法完成的动作,将其他感官第一次接收到的信息用动作的触觉进行加工、处理、小结,然后再一次反应给大脑,大脑中枢最后进行“审判裁定”。此时,幼儿对新事物的认识和体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对新事物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一步了。如此周而复始,幼儿在主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认识新事物、习得新知识、获得新感受。

因此,我们要根据活动内容,提供合适的、多种多样的可供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材料或工具,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本学期将科学研究的重点定位在给予幼儿亲手操作与实验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猜想、验证,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的常规上。旨在充分解放幼儿的双手,鼓励幼儿亲自动手、亲身参与,为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让他们大胆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一、明确挑战任务,引起探究动机——想动手

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引起幼儿探索动机。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接下来的探究活动的前提。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重在引发幼儿对活动内容或相关现象的、变化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1.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挑战任务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门见山,或者借助简单悬念性的导入提出挑战任务。比如:在《分豆豆》活动中,教师假设不小心把黄豆和沙子混在了一起,请幼儿帮忙分出豆豆。这趣味性的导入简洁而明确地道出了活动的主题。幼儿各个跃跃欲试,都想试一试自己的方法。

2.抓住幼儿兴趣点提出新任务

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在活动中感兴趣的食物或问题,关注幼儿的反应,巧妙地将矛盾、分歧转化成教育契机,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出新要求。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时机,提出发散性问题与聚合性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明确探究方向。从分豆豆任务开始,关于分离方法的讨论也就热烈开始了。有的说一粒一粒拣出来,有的说用勺子舀出来,有的说倒出来,浩浩认为可以用漏勺。但是遭到了小镇的反对,理由是豆子会漏掉。其他幼儿也都赞成小镇,浩浩反驳说豆子比漏勺的洞大不会漏掉的。检验漏勺是否有用,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幼儿思维的碰撞,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二、掌握实验方法,提高探究水平——会动手

科学素养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思路和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他人的经验,学会总结交流经验。

1.语言描述法

集体或小组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评价。“小兔子喜欢吃什么”活动,幼儿通过亲手喂小兔子吃东西,分组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兔子吃食的情况。从而验证之前的推测和猜想。

2.过程演示法

幼儿演示说明探索过程,与大家分享经验。在“蛋宝宝站起来”活动第一次自由探索以后,有的幼儿成功地帮助鸡蛋站起来了,有部分幼儿没有成功。此时,我们就请成功的幼儿介绍经验,并将自己的方法演示给同伴看,并说说蛋宝宝能站起来的理由和原因。最后大家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其他幼儿在观察过程中丰富了感性经验,通过在了解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模仿,从而达到更大程度的创造,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3.经验提升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成果交流,拓展幼儿的认识,提出新的探索方向,引起幼儿更深入的思考,更广泛的探究。在《蛋宝宝站起来》的第二次探索过程中,有幼儿想到用两种材料同时帮助鸡蛋站起来。在讨论交流后,我们就将尝试用两种本来不能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材料相互合作来使鸡蛋站起来作为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探索,拓展了科学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三、营造宽松氛围,激发探究热情——敢动手

在科学活动“生蛋和熟蛋”活动中,小宇想敲开鸡蛋验证鸡蛋的生熟,小镇反对,理由是“老师没有说要敲开来的”,他们的争抢导致鸡蛋摔碎。小宇和小镇那紧张的表情,等我“裁决”的恐惧眼神触动了我。

《纲要》中提出的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小宇和小镇在活动中积极性高,利用自己的方式“鉴别”着鸡蛋,而且都有自己的理由,说明他们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正是由于他们思维活跃,产生了智慧的碰撞,从而引起了双方的争议。其实这不就是科学探索最难能可贵的不轻信的求真品质吗?这是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石和前提。

小镇反对的理由是“老师没有说要敲开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们的探索操作方式、方法作了过多的要求和界定,把孩子们框在我们预先设计好的看似完美的计划中,要求孩子们照着老师的要求做。小镇很遵守实验的规则,“老师没说”他就认为不可以那样做,因此对小宇进行了强烈的反对。小宇很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与其说是遭到了小镇的阻挠,不如说是收到长期以来思维定式和不够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的阻碍。

若我能在小宇很小镇发生争抢时,能够及时介入,并将问题巧妙地抛给全班幼儿,这样的引导会更加顺理成章,会更有利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幼儿敢于动手操作,敢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索。

皮亚杰曾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性,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要消化、吸收知识,形成品格、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起幼儿科学探究的动机,帮助他们跨出参与探究活动的第一步;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教給幼儿适当的探究方法,提高幼儿动手探究的能力,保证他们在活动中的底气;创造轻松、自主的探究环境,帮助幼儿消除“教师权威”的心理障碍,真正将探索、活动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主动性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改革
探讨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电子技术的学习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