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创作手法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应用

2013-04-29 13:13:34印层层
考试周刊 2013年87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海明威

印层层

摘 要: 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探讨了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象征手法的运用、零度结尾等创作手法。

关键词: 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 创作手法

一、引言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借其作品《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海明威的艺术风格:洗练、含蓄。英国小说家赫·欧·贝茨曾说:“海明威所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对象之间、读者和对象之间直接相通,产生光鲜如画的感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通过简练的文字、鲜明活跃的人物形象、丰沛的人物情感及深刻的思想,海明威构筑了最重要的创作原则——“冰山原则”;通过凝练、含蓄的象征手法的应用,海明威成功地引导读者体会和领悟了其作品的深意。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小说写于1927年,整篇小说只有1445个单词,没有任何冗长的心理及场面的描述,几乎通篇都是对话。情节简单,讲述的是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位名叫Jig的女孩在西班牙的一个小站等火车,而男人一直在努力说服女孩做一个小手术。至于是什么手术,小说中并没有明确交代,但是根据生活经验读者可以猜测到这可能是一次人工流产手术。

二、“冰山”创作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体现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在1932年发表的《午后之死》中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而读者,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很明显,海明威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但这种省略不是单纯地略去文字。他主张把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留给读者去感受、去领会。我们可以对他的冰山原则做粗略概括:用简练的文字塑造鲜明丰富的形象,把作者自身的思想感受与情绪埋藏在这些鲜明的形象之下,使情感丰富充沛但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从而发掘作品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义。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冰山原则”首先表现在其“电报式”的语体风格上,即简约的文字。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见到花哨华丽的形容词。他总是用近乎直白准确的名词和生动的动词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处境,使读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填充“冰山”的水下部分。文字的精炼和内涵的丰富是海明威文学创作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如小说中的这一段对话:

“我说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不,我们不能。”

“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不,我们不能。”

“我们可以到处去逛逛。”

“不,我们不能。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

“是我们的。”

“不,不是。一旦他们把它拿走,你便永远失去它了。”

“但他们还没有把它拿走呵。”

“咱们等着瞧吧。”

一段简洁的“电报式”的对白,把男女主人公对待孩子的不同立场和态度生动地呈现出来:美国男人认为孩子是负累,只有打掉孩子,他们就能“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而女主人公Jig却对打掉孩子后的生活充满了迷茫和绝望,认为“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

通篇看下来,作者对水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省略非常成功。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故事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都没有明确交代。主人公是谁?来自何处?去向何方?他们在讨论什么手术?这些都是留给读者揣摩和思考的。除此之外,作者还隐藏了很多东西。比如,女孩对男人、对孩子的情感并没有写在明处。但是,我们能从对话中感受到女孩儿的感情。“我对自己毫不在乎”,“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在这些对话里,尽管作者省略了描述或者说明性的语言,但是读者仍然强烈地感受到了姑娘对孩子的爱,对失去孩子后生活的绝望。

这些省略使《白象似的群山》成为了一个有无数种可能的多重讲述的故事。人们可以从对话出发想象出无数的故事,也可以透过作者的“零度结尾”想象出无数个结局:男人和女人后来会怎样,是否会做手术,是否分手,还是继续他们的流浪生活?这都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悬念和想象空间与解读空间。

三、象征手法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运用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海明威用简洁的文字把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体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通过形象的东西,依靠文学的可感性和可思性完成对作品的解读。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海明威的作品思想深刻而不隐晦,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从小说的标题到女主人公的名字、场景的描写等都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使这篇仅千余字的文章拥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展现出了恢弘的艺术气势。

首先,小说的题目出自女孩儿说的“这些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在古印度,白象曾是被当做神一样供奉的高贵动物。然而,因为白象要吃大量食物,所以照顾、饲养白象成了沉重的负担。白象成了最珍贵而又最沉重的礼物。在这篇小说中,“白象”就象征了女孩腹中的孩子。对女孩来说,孩子是珍贵的;但对于男人来说,这个孩子就是最不想要的沉重的负累。

小说中唯一出现的名字就是女主人公的:Jig。这个名字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Jig是一种轻快的舞蹈,但是它也常用于一句俚语the jig is up,意思是“把戏已经拆穿,一切都完了”。用Jig给女主人公命名,符合女主人公年轻、四处流浪的形象,也象征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将因为这个孩子而宣告结束。

而男主人公则象征了美国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没有赋予他名字,就是为了体现美国这一代人共有的特征。他们的旅行包上“贴着他们曾经过夜的所有旅馆的标签”,说明二人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是他们不安于现状的见证。面对困惑与无奈,他是悲观的,没有归宿感,对未来不抱有希望,彻底迷失了自我。

小说中的许多场景都具有象征意义。小说的开篇即给读者一种阴郁的感觉。“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紧靠着车站的一边,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开着的门口挡苍蝇。”“白色”、“没有树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苍蝇”等,这些构成了一片毫无生机的景色,象征了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荒原。“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则象征了男女主人公永远也无法达成共识解决那一个威胁他们之间关系的难题:女孩希望生下孩子后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同时维系并稳定两人的关系;而男人则不希望女孩儿腹中的孩子成为他们之间多余的负累,影响他们的生活。两人各自迥异的期盼,就如同那两条没有交集的铁路一样,永远无法交叉。

四、结语

《白象似的群山》虽然篇幅很短,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通过对该篇小说写作风格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冰山”原则、象征手法、零度结尾等。正是海明威多变的创作风格,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营造了小说的艺术意境,使之成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银潮(2021年1期)2021-01-16 09:12:14
海明威:《雨中的猫》
重温海明威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戏剧之家(2016年7期)2016-05-10 11:28:54
浅谈《斜阳》的创作手法
论契诃夫在创作手法上对曹禺的影响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
戏剧之家(2016年3期)2016-03-16 10: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