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作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英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合作办学的成败。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本文就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现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3-02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质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国外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师。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充分接受并消化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具备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二、中外合作办学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迄今为止,我们对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和研究都比较有限。近年来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调研报告与论文中,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更是缺乏具体性研究。归纳起来,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遵循着“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原则。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下的英语教学也很难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对象。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2.教材更新缓慢,学生缺乏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语言学家Krashen(1985)认为,语言学习是建立在足够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而教材正是最直接的语言输入源泉,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它集中体现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材连续使用多年,内容陈旧,脱离现实生活,不仅无法与国外知识接轨,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3.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生锻炼的机会不均。如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样,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一般也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展开的,即无论学生学习基础怎样,全部采取统一的教法,教授统一的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兼顾周全,学生锻炼的机会也会不均。实践证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展现自我,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而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不自信,怕出错或被取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其结果将导致一个班级内部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4.中外教师缺乏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欠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只有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文化、不同交际对象及时调整交际方法,才能做到在交际过程中完整的表现内容。在我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始于1982年,许国璋先生在《现代外语》上发表了“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着重探讨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至此,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包括文化教学。因此教师既要教语言,又要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然而一些中国教师由于没有留学经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及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且中方与外籍教师之间缺乏合作,不能有效地进行优势互补,更不能把英语国家的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导致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语言障碍。就学生而言,他们共同的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进而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
三、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学生的引路人和导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信息来自于学生和社会,不仅包含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还包含学生的智力和情感需求(Cunningsworth 1989:6)。这就首先要求教材的编选要体现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用最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选择适应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教材。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才能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实施。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材选择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内容要多元化,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2)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教材内容的编排应注重文化的渗透。(4)教材必须具备趣味性和思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品小班,权威测试,分级教学。分级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与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组织难度不同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入学初可组织学生参加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基本技能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配到若干个不同等级的班级。实施分层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突出特点。
4.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渗透,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改良我国教育体制和模式,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打破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中外教师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导入文化知识时要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一方面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英美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纠正一些不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应充分利用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将语言与文化相融合,构成一个有机体。同时应补充或选用一些在交际场合、交际主旨等方面与汉文化不同之处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并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掌握更加地道的英语,避免在今后的交流中出现语言文化障碍,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毋庸置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合作项目未来发展的成败优劣。英语这一载体的完善程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未来在国内外的学习与就业。因此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科学地研究如何提高英语语言教学效果,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文化与交际,1998,
[2]Krashen,S.P.The Input Hypothesis[J].Longman Group Ltd,1985.
[3]Cunningsworth,A.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J].Heinemann,1989.
[4]许静雪.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基金项目:佳木斯市2012年重点科研课题:“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044);佳木斯大学教育科研课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KB2012-002)
作者简介:逯曼(198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讲师,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