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有着细腻的文笔,他的散文总是以美文著称。其中,散文《荷塘月色》更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集大成者,集中体现了他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篇散文集中体现了朱自清先生作为著名散文大家的扎实语言功底,有着几近完美的写作手法。因此,本文将围绕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能够探寻出其中的语言艺术之美。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语言艺术
作者简介:林晶(1968-),女,浙江温州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
1、引言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家,他有着细腻的文笔和细节化的语言处理功底,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他的散文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让读者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强烈的审美体验。其中创作于1927年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更是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文字功底,是他散文语言艺术运用的集大成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了朱自清先生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说《荷塘月色》中的语言运用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字字句句经得起推敲,可谓是作家努力为之的结果。因此,本文将详细剖析出其中的语言艺术魅力,让这些极致之美的写作手法能够让大家所了解和学习,从而为将来的散文创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2、散文《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说,散文有着散行的文体特征,不受格律的限制,语言运用方面较为灵活自由。那么,艺术散文的特质是什么呢?一般来说,艺术性散文重视强调情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浓缩性艺术美,同时,这些散文作品往往较为短小精悍。根据这些特点来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应该属于艺术散文的类别,在我国近现代文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如郁达夫所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透露着一种诗意。因此,我们在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时,往往会体会到一种朴实自然的文笔,同时,又有着生动的景物描写,从而真切地体会到一种诗意的美感。本文中所要详细讨论的这篇散文,即《荷塘月色》,它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性散文,当时的朱自清还住在清华园,其中的荷塘就是以清华园里的荷塘景色作为原型来描写的。当时的社会政治矛盾较为突出,国共两党之间势不两立,朱自清先生感到苦闷而又无处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他选择了从文学创作中来获得某些解脱,让自己保持知识分子的本色而远离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是作家当时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尤其是想从心灵深处获得某种解脱。然而,朱自清先生又接受过“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启发,完全脱离社会现实又是不可能的,因此,他通过描写夜晚的荷塘景色来抒发出一种寻求内心安静的愿望,最终来回归现实又超越现实。
3、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的语言艺术分析
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有着极高的语言应用天赋和技能。在此,我们将以他的重要代表作《荷塘月色》来进行详细的剖析,从中窥探出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所在。具体如下:
(1)遣词造句方面的语言艺术。《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在词语和句子方面都巧妙地运用了语言艺术。比如说,动词的使用方面,他在该散文中运用了“泻”、“浮”、“洗”、“笼”四个字,让月光的美丽跃然纸上。还有些动词的使用则是出于某种主观感受,表现了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在形容词的使用方面,诸如“幽僻”、“寂寞”等系列形容词,把作家内心的哀愁很好的展现出来,还采取了一些“高”与“低”等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来进行对比,从而让夜晚的荷塘景色更显立体式动感。在该散文中,朱自清先生使用的一些数量词也具有很多特征,比如说其中的“一”字,它配合着全文中淡淡的抒情基调。还有些叠音词,很好地体现了散文的韵律美,它让整篇散文具有了诗般的旋律,从而使得散文具有了诗歌的艺术性。比如说该篇散文中,使用的叠音词格式主要有:AA、ABB 与 AABB三种形式,具体来说,例如:“淡淡”、“阴森森”、 “曲曲折折”等。那么,在句子方面,朱自清先生侧重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来描绘出景物的特征,尤其是使用多个定语来修饰一个中心词,这本来是一种较难操作的用词方法,而朱自清先生却可以把它用的灵活自如。此外,朱自清还擅长于运用似乎前后矛盾的句子來表现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它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内心抹不掉的哀愁以及硬挤出来的喜悦之情;
(2)修辞手法方面的语言艺术。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整篇散文读起来,比如说,比喻、拟人、通感和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整篇散文的语言读起来生动形象,整个荷塘的美景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甚至让人民感受到了荷塘的色、香、形于一体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了荷塘静谧的美。就比喻来说,《荷塘月色》中,作家主要应用了明喻、暗喻和借喻等手法,甚至还使用了博喻。所谓博喻就是指作家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来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比如说,在文中,作家有这么一句话,“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它通过博喻的方法来突出荷花是色泽鲜明且亮丽,当然这句话还是排比的句式,充分展示了朱自清先生为了追求语言的极致之美而使用多种语言手法的功力。就通感来说,朱自清先生主要是从多种感官来调动读者对于荷塘月色的体验之美,它是让不同的感觉之间实现互通,从而达到一种奇妙的修辞之美。比如说在该文中,作家写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显然是嗅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修辞,它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真切、丰富和深刻的语言美。此外,朱自清先生为了追求语言艺术的极致之美,还运用了两处较长的引用,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用的有乐府、赋、韵文等,这些明引使得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具文采和诗情画意,也在内容上使得读者更好的参透作家的情绪表达。这些巧妙的语言修辞手法使得《荷塘月色》更觉新奇和美妙;
(3)意境营造方面的语言艺术。朱自清在散文《荷塘月色》中,使用了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文字,这些读起来朴实清新,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正义之感。当时的朱自清生活的年代动荡不安,他感受十分苦闷而又无法排解这些不满的情绪。因此,他就从文学创作中来寻求精神的安慰和解脱。比如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就像今天晚上一样,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样的思想情感会让人感悟到一种生活的哲理。那么,这些朴实的文字背后,事实上也将作者的主观情绪与所描写的客观景色融为一体了,他刻意营造出了一种氤氲朦胧的意境,把自己内心里对于世俗的落寞和不满全部宣泄到景色的描写当中去,从而借助于一些诗意的语言来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之美。比如说作者当时是怀着“颇不平静”的心理去观看荷塘景色的,但是,他描写出来的荷塘景色却是平淡而安逸的,这显然是作者内心里压抑情感的正常表达方式。比如说“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它把人带入了一个氤氲朦胧的氛围之中。此外,朱自清先生还在该篇散文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意境构造手法,这就是说作家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和延伸自己的思想情绪,从而使得虚的情感与实的景物结合起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来说,这篇散文中意境的构造是实现了情景之间的完美交融,使得景色的内涵和韵味更足,这种看似直白的心理描写,实则是倾心的想象表露,引人入胜,让读者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从本质上来讲,并不是他的情感和思想宣泄吸引了读者,而是其高超的语言艺术的运用手法夺人眼球,让人从他的字里行间深深体会到一种摄魂夺魄的艺术力量。
4、结束语
总之,作为我国伟大的艺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苦闷的时代中以文字修炼来寻找情感的突破口,因此,这就创作出了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它是朱自清先生语言艺术运用技巧的集中表现,有着叠字叠词的韵律美,动词的选择一丝不苟,煞费苦心,大量使用短句、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等,从而使得整篇散文透露出一种诗意的美感。当然,他也恰当的使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诸如比喻、通感和排比等,還营造出了一种朴实而意蕴的意境,使得人们徜徉在美妙的语言文字海洋里。这些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使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1、蒋济永.《荷塘月色》意境构成与作品完满性质疑[J].名作欣赏,2004(12)
2、彭军.心灵的乐章-重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J].新职教,2000(03)
3、孙正华,胡朝刚.个体价值的艺术化张扬-对《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缘由探寻[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4、杨守国.文学语言的艺术功能与创新特征-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