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与温度: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2013-04-29 00:44:03高伟
新闻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高伟

【摘 要】民生新闻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同质化和庸俗化、琐屑化和碎片化逐渐成为许多电视媒体共存的弊病,构建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只有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文化规范的责任、雅俗共赏的形式、休戚与共的温情等方面的“高度”与“温度”的紧密结合,才能找到一条民生新闻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关键词】民生新闻 涵化理论 低语境文化 文化规范

自2002年《南京零距离》一炮打响之后,“民生新闻”在全国遍地开花,在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的时候,民生新闻的出现仿佛一剂强心针,激活了许多电视媒体的信心。毋庸置疑,在关注民生方面,电视媒体的作为可圈可点。但十多年过去了,一些媒体的民生新闻逐渐“滑脱”、“变味”、“走眼”,成为一些灵魂冒险和低俗新闻的仪式狂欢。同质化和庸俗化、琐屑化和碎片化,冲淡了民生新闻的本味,改变了民生新闻的初衷,也降低了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目前,关于什么是民生新闻的说法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尽管学界说法不一,但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现状,关注他们对生活的愿景,应该是媒体担当的责任。关注民生,媒体应该从政治的高度和人情的温度两个方面着手。

一、从“人的发展”的高度进行多重维度构建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认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作为沟通上下的媒介,搭起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民生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指向简单的“生存”,更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站在桅杆上瞭望,是媒体工作者沉于当下又高于现实的理性选择。民生新闻应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中摆脱出来,树立“大民生”意识,以更高的视野解决人在遭受生存挤压之际容易罹患的心理疾患、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遭遇的困惑与迷惘,以及少年时代的人生规划、青年时期的求学求职、中年期间的理财保健等问题。在某项政策出台之际,还可以详解其给民众带来的各种影响。如此一来,才有可能既摆脱干枯的说教,又拥有媒体的品位。

二、从“培养涵化”的高度强化媒介责任感

媒介的“涵化理论”认为,媒体对受众的“涵化”与文化规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主流化”,即通过电视中的符号垄断和主导性信息和观念的传播,营造出一种“拟态现实”,并使受众基于这样的现实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判断;二是和谐,也就是指受众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当一致。“这些人在实质上得到的涵化是‘双计量效应的,因为它们在电视屏幕上所看到的现实和自己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共鸣”。②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媒体的文化规范任重而道远,公共性和公益性特点决定了其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利器。民生新闻应摆脱庸俗、浅薄、低级趣味的误区,用语健康文明又贴近百姓的表达,让老百姓在困厄中看到希望,在危难中振奋精神,真正提振受众对媒体的信心。

三、“低语境文化”氛围与民需民诉的紧密结合

民生新闻中常有反映百姓的“难处”和“问题”,以及遭遇不公时的无助。受众的心理期待表现为问题的解答与难处的解决,叙事范式一般为线性叙事结构,这种线性结构也符合国人的阅读、收看习惯。从媒体的角度讲,结构的一致性、材料一致性、角色一致性和逼真性建构起来的叙述逻辑,也暗合民生新闻传播中的情感态度、诉说方式,也才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费希尔指出:“当我使用‘叙事这个概念时,我指的不是一个主题具有真假之分并且与所构成的讯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虚构故事。我说的‘叙事指的是象征性(符号)行为——词语和/或行为——它们对于生活在其中并且创造或解释它的人具有重要性和意义。”③“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否可指参与在民生新闻中的受众?那“重要性和意义”当然也针对的是这些民生新闻中的主体。这种意义,只有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出来,才能真正起到沟通、疏通、畅通的作用。

那么,以何种语体、口气解说民生新闻中的关键讯息?怎样的形式才算的上喜闻乐见?

爱德华·T·霍尔把不同语境中的文化分为低语境文化和高語境文化。所谓低语境文化,“是指意义在符码或讯息中明确表示出来的文化”,如美国的文化就是低语境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推崇简单、直接的表达,听者只需要根据说者用词的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其意义”。有意思的是,尽管在某些语境之下(如文学的审美传播)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等讲究“悟”的效果,但在民生新闻等“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故弄玄虚、高深莫测的言说反而可能成为笑料,也会影响媒体的收视率、点击率或发行量。在此类节目中,媒体营造的恰恰是“低语境文化”氛围,简单、直接的表达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内容上讲,媒体所反映的“百姓生活”,应该具有“集体性质”,即具有“普遍性”,如城市改造、环境污染、收入分配、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房价调控、社会保险、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内容上的“民情、民意、民需、民诉”和形式上的雅俗共赏,如讲故事(一般为全知叙事)、对话体、评价体、再现情境等,二者完美结合,就可以实现民生新闻的有效传播。

四、温情融入的倾听和休戚与共的表达

简单、直接并不意味着冷漠旁观,媒体从业者应该是“外冷内热”的“冰火共存”型。而只有与百姓有深厚的感情,休戚与共,唇齿相依,才能真正做到想民生所想,急民生所急,真正树立民生意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注意、理解、移情到同情反应是仔细倾听信息;注意从讯息中经历的心像和感受;确定传达给你的讯息;创建表达这些心像和感受的讯息的完整的过程。④

移情反应的程度依赖于传播者对别人行为的敏锐程度以及对他们所传送的非语言讯息“理解”的清晰程度。可见准确表达民众的心声,不是简单的“听听”而已,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心感身受”。因为“理解”必须是建立在“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的基础上。记者的素质与修养决定了把握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也决定了以何种方式、何种态度倾听、感知与“创建”民生新闻的报道框架、报道倾向和报道水平。基于理解与移情的采访,需要以关心、关注、关爱的态度,倾听老百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人生抉择、提供解决问题的合理有效途径和应对策略。不戴有色眼镜、不斜视、不近视,与百姓保持人格上的平等;不高高在上,不盛气凌人,不颐指气使,不指手画脚。这样才能与百姓建立友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

民生新闻中感情的浸透是否脱离了“新闻是客观的”这样的教条?显然不是,因为任何“客观”的新闻都濡染着内在的倾向性。民生新闻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传播者不可能冷漠置之,否则何以贯彻“关注民生”的要求。如前所言,一个优秀的媒体人不仅善于倾听和理解,还应从传播者的角度进行解释。不仅针对某种现象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应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合理取舍,由此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正如美国纽约大学新闻学系Jay Rosen所言:“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⑤

民生、民情、民本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走转改”活动的实施,为减少受众解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对立式立场”(尤其是在目前社会存在许多矛盾与不公之时)找到了有效的途径。媒体俯下身去、放低视线,关注“大民生”,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又可为化解社会矛盾助一臂之力;而保持高雅清新的格调,健康文明的规范,与肝胆相照的态度,荣辱与共的感情相结合,能使媒体切实地走出目前民生新闻中的一些误区,真正贯彻执政为民的思想,媒体本身也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②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 著,曹书乐 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3

③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 著, 刘海龙 译:《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83、180

④鲁道夫·F·维尔德波尔、凯瑟琳·S·维尔德波尔 著,周黎明 译:《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6-128

⑤毕一鸣,《论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J].《当代传播》,2009(5)

实习编辑:彭雨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声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1:19:39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声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1:11:05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从电视民生新闻角度谈新闻报道创新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31:26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8:21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