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均值不等式联想到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3-04-29 01:41:32秦宏
考试周刊 2013年83期
关键词:一题例题均值

秦宏

均值不等式作为中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证明不等式及求各类最值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方法,应用广泛,且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但均值不等式在求取值范围时,只能限制一端而不能限制另一端.

比如:已知x>0,y>0且2x+2y=1,求■+■的最小值.

解:■+■=(■+■)×(x+2y)=3+■+■≥3+2■.

当且仅当2y■=x■,即x=■-1,y=1-■时取到最小值.

但若把此题改为:已知x>0,y>0且x+2y=1,求■+■的取值范围.此时使用均值不等式只能求出它的最小值,而它的另一端就没办法用均值不等式处理,可这样处理:

解:由题意得:2y=1-x

则■+■=■+■=■+■=■(0

设t=x+1(1

∴■+■=■=■=■

又∵2■≤t+■<3,∴0<-(t+■)■+3≤3-2■

■+■≥3+2■

又比如:已知正数a,b满足a+b=2,求ab+■的范围.

分析:可先求出0

错误解法:设ab=1(1

ab+■=t+■≥2

正确解法:设ab=t(0

设0

∵00

∴f(t■)-f(t■)>0,即f(t■)>f(t■)

∴f(t)在(0,1]上为递减函数

∴f(t)≥5

即ab+■≥5

因此笔者认为,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取值范围时,要合理地使用,如果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出取值范围一端时,不能知道另一端,就要避免均值不等式的使用.

基本不等式是高考的C级考查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注意对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三个条件的把握.

1.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有效评价体系,加强教师自我反思、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着手点.教师应对学生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给予充分肯定,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异议要虚怀若谷,要善于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来实施课堂评价.在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同时,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营造合作研究的氛围,同时把评价的标准交给学生,听取学生对学科教学的感受和意见.这样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整合提高的效果.

2.以“构造”为载体,通过建模训练,培养学生利用均值不等式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做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

3.在均值不等式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尝试,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4.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要实施开放式教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李政道说:“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省,令人深思.学校主要教学“答”,提问的权利掌握在老师手中,我想这也是我国中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应突出体现在问题提出和解决方法上,即老师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的思维方法.教学的首要环节不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而应是精心组织材料,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氛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会激起他要做得更多更好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树立起学习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中例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让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程要求.

猜你喜欢
一题例题均值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一题多解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一题多解在于活
例谈一题多解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