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摘 要: 学生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强弱.本文对初中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现状及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堂学习参与度 提高策略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交流的发展过程,学生参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评判的重要“参考值”.学生被动、应付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效能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学生个体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主动、积极地与教师开展有效互动交流,才能提高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效能.当前,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师生互动、能力培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如果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参与度,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势在必行.
一、初中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现状
一是主动参与意识薄弱.初中生对未知问题或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探知欲望,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内心情感的丰富.初中生容易受到学习情感的“左右”,产生畏惧和消极思想,不愿参与其中;同时,部分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少有效引导和沟通,初中生主动参与互动意识薄弱,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
二是参与探知活动效能低下.部分初中生由于个体动手探究、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低下,在解答分析相关问题要求时,不能切中问题“要害”,深入参与其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探析,导致在互动活动中或探析问题时无从下手,降低了探知问题活动的效能.
三是参与师生互动活动不深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积极交流,有效沟通.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教师只管讲解,学生一味练习”的“教学分离”的模式,未能将学生引入到参与探知、互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处于课堂主宰地位,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忽略了学生参与的“亲身实践”过程,致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互动沟通交流时,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交流、探讨互动活动不深入.
四是参与共同学习流于形式单一.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群体性的互助发展过程.共同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形式之一.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小组共同学习活动中,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层次性,中下等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未能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织开展活动,导致合作学习成为优等生的“舞台”,中下等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未能体现教学活动“面向一切学生”的特点.
二、提升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参与度策略
一是注重适宜教学氛围的营造,吸引初中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积极学习情感基础之上.教学实践证明,适宜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初中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起到强化和助推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抓住初中生心理和情感发展“轨迹”,运用激励性、鼓励性的教学语言,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对学生的点滴表现或进步,给予肯定性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同时,利用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特点,设置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趣味性、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主动参与课堂新知探知学习活动.如在新知教学或问题教学中,设置具有生活意义或趣味特性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是强化学习技能的培养,锻炼初中生参与课堂学习本领.初中生参与度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探知、分析、解答等方面技能低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学习技能培养和锻炼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传授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BCD的平分线CE交边AD于E,∠ABC的平分线BG交CE于F,交AD于G,求证:AE=DG”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可以采用的办法.这样,学生就能够参与其中,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办法给予肯定评价,并向学生指出:“是否可以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构建等量关系呢?”学生此时进行小组合作探析,找出解决问题方法,掌握了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策略.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探知解题活动,对枚举解题策略的内涵有了深刻认识,解题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重视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初中生深入参与课堂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發挥引导作用,当好初中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引导员”,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出一些具有探讨意义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及时展现自身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提高初中生参与共同学习深度.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一碗水端平”的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因素,设置层次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实施层次性教学策略、差异性教学策略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类型学生都能有参与学习探知的时间和机会,实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提高初中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深度.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实施纲要(苏科版).
[2]王卫国.理清改革思路加强实践环节——数学教法课改革初探.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汤竹云.素质教育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