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规律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 23:58高晨星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高晨星

摘 要: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它是一门应用学科,会计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后,可以初步胜任一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上知识点的同时,开发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于企业财务工作实践中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课题之一。在此,本文通过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并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在中级财务会计授课过程中,如何利用感知规律,实现学生学到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感知规律 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

一、感知规律概述

在授课与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过程,将知识的获得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知识的感知,它是学生通过感觉获得事物感性材料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知识的巩固,它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记忆让知识在大脑中得到永久保存的过程;而第三个阶段是知识的理解,是学生通过思维对有关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最终获得知识的过程。纵观学生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教师授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头之一,即:教师将感性材料展现给学生,使其对知识有最初的感知。由此可见,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心理学上的感知规律,可以将课程由繁变简,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所谓感知,就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其中,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即: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而把这些感觉综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事物的整体形象,就是知觉。正因为二者之间由个体到整体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常将二者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感知加以研究和利用。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该课程主要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的构成,其内容包括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记录、计量及报告的规则、程序和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国际惯例的做法,也包括我们国家会计实务的规范。它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结合。由于会计学本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在系统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后,可以初步胜任一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也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但又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开发和锻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知识于企业财务工作实践中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课题之一。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并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师授课这一源头开始,遵循心理学的感知规律,力求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实现学生学到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双重目标。

三、运用感知规律,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强度规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所谓强度规律,就是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比如,我们对飞机的轰鸣声、下雨天轰隆隆的雷鸣闪电很容易感知到,而对于微风吹过、树叶落下的声音很容易忽略,就是因为前者的强度比较大,而后者的强度比较小的缘故。生活中的现象如此,教学中亦是如此。比如,在讲解《中级财务会计》的第二章“货币资金”时,讲到对现金的内部控制,由于将来很大一部分学生会从出纳工作做起,因此,对现金的内部控制对他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需要牢牢记住,并严加遵守,从而达到既履行工作职责又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需要教师对“钱账分离、日清月结、禁止白条抵库、杜绝任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收受回扣、报假账、假公济私等行为的发生”等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强调,可以通过提高声音,在幻灯片上加粗、扩大字体、打上重点号等,让学生在教师的重点强调中加深印象,达到较强的刺激。

当然,凡事亦须张弛有度,如果教师过度强调,或者在整节课中一直保持声音洪亮,学生将很难受到强度刺激,因此也就达不到预期的运用强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了。

(二)利用对比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对比规律,又被称为差异律,在教学过程中,对象和背景之间如果对比的差异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感知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写板书时要在黑板上写出白色粉笔字的缘故。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授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教师需要多下功夫,尽量做到层次分明,尽量以较少的字和反差较大的背景反映课程内容,同时每节课的题目,每一小节的标题以及一些重要的定义、公式、会计分录等都要以和主背景反差较大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有很大的视觉冲突,印象深刻,以后每次回忆起来都能想得起当初老师讲课时的板书、课件中醒目的内容,从而达到增强感知的目的。

利用对比规律不能仅局限在板书、课件的设计上,还可以将教材中重要的内容进行对比。例如,在讲解“长期股权投资”时,讲到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加深印象(见表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

这样利用对象之间及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记忆的方法不仅可以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上,还可以更广泛的用到中级财务会计其他章节的教学中,甚至推广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活动律,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

所谓活动律,是指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更容易被感知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授课内容重点突出,更要生动有趣,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教师怎么样做才能让无趣乏味的会计分录“活”起来呢?教师不防将课堂当成一个企业,学生是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比如: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储部等,这样每个部门的员工都会发生与其相应的业务,比如:企业管理部门要进行筹资、投资、生产运营、日常管理以及財务成果分配等业务,而采购部要进行采购业务,生产部组织生产、销售部销售产品、仓储部负责物资管理等,最终这些部门的财务数据要汇集到财务部进行相应的核算。因此也就将实收资本、股权投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物资采购、存储以及其它所有企业日常和非日常业务的核算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参与到模拟企业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感知,从而达到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真正做到让乏味的课堂“活”起来,火起来。

(四)利用组合律,让知识成体系,增强学生的感知

所谓组合律,是指凡是空间上相接近,或者是时间上有所连续,以及在形状上相同或是在颜色上相一致的物体,比较容易构成一个整体,从而被人们清晰知觉。这就意味着利用组合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板书排列得体,另一方面要将知识讲解有序。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由于知识点繁杂,会计分录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将其按照不同财务报告要素进行分类讲解的同时,可以将其再进行更进一步归类。例如,在讲解资产时,将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知识点讲完,可以将其按照资产的含义、特征、分类、初始确认、初始计量、发出核算、资产负债表日的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等进行归类,学生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每种资产的知识点如此相似,由此学习内容就变得脉络清晰起来。教师灵活运用组合律,将知识有序讲解,学生运用组合律有序合理复习,就可以使其将知识完整的记入脑海,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教与学原本是一对有机结合体,教师要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并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这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内容,心理学上的感知规律可以让教师从学生学习的源头抓起,让其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并从第一印象开始就将知识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里。因此,我们在中级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将其加以科学合理运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贺锋.利用感知规律,提高学习效果[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百度百科.感知规律[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600732.htm,2010.10.10.

[3]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探析
关于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