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表达基本把握理解后形成心得,提出个性化的看法、疑问。培养质疑能力是发挥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善学、会学的个性化阅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质疑能力 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是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形成与提高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在质疑之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阅读兴趣、能力,并丰厚阅读经验,强化阅读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养成质疑习惯,形成质疑能力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注入式”课堂教学已经被众多老师抛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启发式”已经被普遍接受与运用。但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互动活动往往是单向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回答。但是,问题的质量,学生解决能力,互动效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的学习中,有老师让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之后,探究诗中的“海”与“山”、“爬山”的深层含义。学生还没有理解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怎么可能很快挖掘出这些体现诗歌主旨的含义呢?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自主深入阅读文本,带着问题阅读,读后形成问题。学会质疑,主动质疑,能够跳出常规而创新质疑,解决质疑的问题,提高质疑的兴趣、热情,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因而,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见到热热闹闹的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素质教育课堂花架子多,往往通过一些简单游戏完成教学内容,根本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推进自主学习要从质疑开始,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要从问题切入。“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没有疑问,就没有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浮光掠影,沉不下心,读不出文本的精髓。因此,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与能力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1.在预习中让质疑开花。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以往的预习活动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抄抄字词,解释一些重要字词的意思,缺少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要求,学生对一些教學重难点难以理解与把握。
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一般来说普遍不重视预习活动,首先,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出预习方面的问题,将这些质疑有效融进教学活动中。其次,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质疑问题进行探讨。如《在山的那边》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要求他们提出质疑问题,结果很多学生提出的是字词,很少学生就一些重要句子的深沉含义、文章主旨、结构提出问题。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教给他们语文课文预习活动要注意哪些方面,完成哪些要求。之后,让他们再次阅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如文题“山”仅仅是一个层面的意思吗?如果有深沉含义,那么,结合课文应该怎样理解呢?“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是不是只写了山的颜色,还有什么呢?这些问题本应该是学生在预习中质疑的问题,我们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思考,培养质疑意识,并逐渐形成质疑的习惯与质疑能力。
2.课堂教学生成质疑果实。
当学生在预习中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意识之后,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培养自主解决质疑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开始提出的质疑问题一般都是书本上能够找到的问题,没有在阅读内容的深处进行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创新发散地质疑。如在教学九年级的《口技》一课时,我针对“妇梦中咳嗽”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说是“梦”中咳嗽,这样好吗?学生没有意识到这里可以质疑,认为林嗣环这样写肯定是对的。我让学生说说别人睡觉一定做梦吗,我们知道她在做梦吗?学生认为“梦”字不好,思考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我再问:那么作者用“梦”字是不是随意的呢?可不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呢?学生思路开阔了:交代夜深人静的时间,为后面内容做伏笔。如此,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再如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中“‘她的饮泣吞声……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我让学生思考“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这句话可否删去,为什么?学生能结合自己阅读体验从内容的强化与语言严谨等角度谈看法,谈见解。
另外,课后复习、能力迁移训练中也有质疑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巩固提高中训练质疑能力,让质疑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一种意识与习惯。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质疑,并不断有意识地培养质疑能力,促使他们发散、创新思维。如此,学生培养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彩虹.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2]徐秀亮.浅析初中学生语文质疑观念及能力[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