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张秋林 陈德林
【摘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改变高职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够充分的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凸显实践教学的地位、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强化“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机结合,注重解决“如何做”、“做什么”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相应技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可以看到,在构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灌输,更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及技术性等特点。要做好这样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应解决好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
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该侧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去,通过实践教学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协调、社交、管理、合作等职业素质的培养,逐步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实现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全方位的结合,从而形成学生与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良好对接。
实践证明,高职教育应转变在课堂上“填鸭式”的传统理论传授模式,必须真正的走出学校,跳出课堂,实现校内外交互式教学,建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中的模拟操作或仿真操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应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其与理论教学课程达到1:1甚至更高,积极将企业的工作项目引进到课程教学中,明确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中心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目标。
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衡量高职院校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从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完成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心任务,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那就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使其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实际业务流程、既能指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生产实践和实习操作。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利用假期将优秀教师送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通过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使其既能上讲台授课,更能上机台操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从相关合作企业中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家担任院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从而优化教师结构,强化师资力量,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既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障。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就是将符合职业岗位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标准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采用职业资格认证的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对学生反复进行理论和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其核心就是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能力,使学生获得核心职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障,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模式是“实训室”和“校中厂”,是高职院校实施仿真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通过与实际生产相仿的校内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岗位相似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经历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获得与社会活动相似的实践效果。校内实践教学是一种适用性实训,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目前看来,加强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有效措施。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生源及经费等客观因素,健全了实验室、实习车间和校中厂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实习、实训成了高职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那么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优点在于:(1)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良好平台。学校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既能够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有效对接,同时还有效的解决了校内实践性教学场所不足的问题。(2)校企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校方通过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实践指导专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依托此平台,企业可以优先发掘并培养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3)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院校可以在合作中锻炼师资队伍,将生产与科研有效结合,直接获得生产第一线的信息,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院校的科研优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高职院校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五、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才能为实践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提供保障。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首先,学校只对实践教学工作制定宏观的管理办法,各系部则负责实践教学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其次,各专业应根据专业特色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并编制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最后,通过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才能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且完整的评价体系,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实践教学既能够提高指导教师业务水平、更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技能。
首先,建立一套针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在校内外实践教学中都要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来进行管理,由指导教师评定并记载学生每次的实习、实训成绩,根据优、良、合格、不合格几个等次,按实践教学所占总学时的比例将实训成绩纳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注重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考评。通过制定严格的考评方案,明确考评内容和方法,由校方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共同成立联合考核小组,以理论水平测试、操作能力测试、现场答辩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全方面的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理论和素质能力,实现从应试考核向素质考核的转变,使学生能尽快的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第三,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让专业教师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制定和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以专业教师互评、实习学生评教等方式考核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并将教师的实践教学成绩纳入到年度的考核评优之中,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将教师评价体系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总而言之,通过构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变高职教育长期以来理论脱离实践的局面。只有重视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保国.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8).
[2]姜凌.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4)下.
[3]张晋,马庆发.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B2013273)“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高峰(1979—),男,硕士,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张秋林(1978—),女,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讲师。
陈德林(1980—),男,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