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心理暗示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意向

2013-04-29 05:59张雪炼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

张雪炼

摘 要: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一个孩子在一个科目上假若出现几次考试不及格,他便会逐渐认为自己可能没有学习这个科目的天分,果然,在他后来的学习中,这科成绩总是无法提高,甚至还可以说比较差;一个孩子假若认为自己没有舞蹈天分,就会无法协调自己的动作,决不可能将舞跳好,并且会在生活中不断证明确实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人总是会从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定位,当环境与经验重复的对一种现象进行强化时,人们自然的会将这种重复出现的现象定位成自己本身就应该存在的常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意向。

关键词:自我意向 心理暗示 集体心理暗示 个体心理暗示

一、什么是自我意向

自我意向是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发现,他是我们通常对自己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即“我属于哪种人”。他建立在自我信念的基础工之上,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关键,是形成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

每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人,就会按那种人的方式行事。自我意向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可能畏畏缩缩,因为,在其自我意向里已经有了失败的自我意向。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向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若有人某天对你做了一个评价:觉得你是一个有品味的人,在另一个场景中,你又听到了同样的评价,你在此后便会在自己的选择上花费更多的心思想要让自己的选择看起来是有品味的。实际上这两种相同的评价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寒暄,但对于被评价的人却从这两次经验中得到了一种暗示——“我是一个有品味的人”,那么这种暗示在此就得到了回应。通过类似的经验我们发现心理暗示与培养自我意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什么是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

三、如何利用心理暗示来完成学生良好自我意向的培养

在当下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社会教育大环境中,家庭、社会、学校是学生成长中的三个主要环境。学生在接受三种环境给予他们的显性的、隐性的教育时,这些教育在学生身上留下的痕迹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而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对个别班级有意的使用心理暗示来促进其自我意向的形成,成绩显著。而个别未使用心理暗示构造自我意向的班级,我持续观察她们应对外界信息的反应,以及外在信息对其自我意向形成的影响。观察发现,使用正向心理暗示的班级情况会越来越好,而经常面对负面心理暗示的班级情况会越来越糟,甚至会缺乏学习动力。以下就我在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如何使用心理暗示来完成学生自我意向的形成做以下探讨。

(一)集体心理暗示——塑造集体良性社会认同。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我们以往的经验认为只要有一个共同的班级目标,有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干部团队,有一个良好的学风, 就可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立还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导向。这种舆论导向的作用就是心理暗示。所谓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和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言论和意见。它不仅有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而正确集体舆论的形成,不是自发的,它是在班主任有目的的刻意引导下,通过正面的心理暗示形成一个集体自我意向,那么在出现了有违正面集体心理暗示的行为时,学生才能与之作斗争。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形成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一、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在遵守各种规定与制度中不断提高自身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还要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帮助学生形成自觉分析的习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面对各种复杂的舆论时,也能去伪存真,明辨是非。

第二、在班级管理实际中,对学生正面和负面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和批评,为正确舆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舆论总是在各种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班主任可以针对班上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和消极的行为组织全班学生及时地开展议论,对那些表现出高素质和高道德水平的行为予以表扬,使之产生带动他人的作用;而对那些抱着低素质和低道德水平的学生行为,则当众进行批评,指责,使所有学生在这种褒与贬中深刻的意识到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什么是恰当的,什么是不恰当的。

(二)个体心理暗示——放大优点,树立自信

一个优秀的集体是由各个优秀的个体组成,只有集体正确舆论的导向是不够的。因为不良风气的形成是从个别个人逐渐形成的,要杜绝出现集体问题,首先还得解决个体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暗示。

1、更加信任学生。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总是采用强令、监督、检查、处罚等具有强迫性的手段来完成对班级的机械管理。实际上,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是充斥着不确定的变化的,可能会出现好的变化,也可能会出现坏的变化。因此,我们不能轻易给学生定性,而应给学生更多的信任,一种他会不断变化的信任。

2、要对学生有更多有效的刺激。

平时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应只有当头棒喝和温婉批评,而应多注重激励与引导。一句体贴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至。即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小的闪光点引出大志向。

三、及时疏导负面心理暗示,引导建立正向自我意向。

学生除了在校接受学校教育外,课外时间更多的在与社会与家庭接触。在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中,学生总是有机会与负面心理暗示不期而遇。当老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获取到学生可能存在被外在环境影响而形成负面自我影响时,应及时进行疏导,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这种负面影响,避免这种负面自我意向在心里生根发芽,从而影响学生正确自我意向的形成。

总之,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先充分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既要想其所想,又要帮其多想。对学生良好自我意向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迈向真正高质量教育的另一个崭新的窗口。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法用于高职羽毛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呵护孩子,从心开始
让优秀成为习惯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心理暗示,提升高中体育教学实效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心理暗示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