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河南省对中小学师范教育和英语教师培训高度重视,在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为了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衔接,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以及如何有效提高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探索一条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道路,成为河南省教师奇偶碍于改革发展的焦点和重点。
关键词:职前职后一体化 中小学英语教师
一、 河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教师改革实施以来,师范教育越来越强调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连贯性、整体性和持续性。对于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理解主要侧重的是教师培养、培训目标一体化,教学活动规划一体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一体化,各类教学资源一体化等等。虽然,我省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方面任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一方面,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不相符。从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来看,既要体现师范性的支撑学科,又要发展其教育性特色学科。从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所应具备的素养看,他们应获得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这些应在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我省一些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课程,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上有所增加,但在实际教学计划中只能占到总学时的10%左右。另一方面,课程配置随意性强。一些职前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如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现代课程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验等课程都没有开设。而且,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应用,所学课程不能反映中小学英语教育实际,这类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基本是教师的教条式教学,这无疑遏制了师范类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2)教师的教学示范引导力度不够。英语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给师范生提供良好的示范,有的教师本身专业能力差直接影响到对师范生的职前引导和训练。使职前教师难以从其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榜样示范。(3)缺乏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参与教学实践是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根据河南省师范类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教育实际情况,存在着实习学生人数众多、实习经费短缺、指导力量薄弱、实习基地条件有限、实习周期短等问题,这样的教学实践环节根本无法达到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各省的省情差异,河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机构主要包括师范类高校或者是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模式主要是:一种是把承担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各级职后培训机构合并到当地的师范院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另一种是采用传统的职后培训机构模式,如各地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我省现有的英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目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师范类院校由于缺少对基础教育教研环节的介入,其培训内容容易流于形式,空而不实。(2)轻视师德和教育观的培训, 只重视教师素质的技术层面。(3)我省师范类院校中的成教学院或一些合并入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 在体制上仍管一方, 使教师职后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并且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低、水平差难以承担职后培训的重任。
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其教育教学的成长应是一个不断完善连续的过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之间应是一个从职前准备到教学实践的过渡环节。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前师范教育和职后继续培训同等重要。作为一名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学历教育、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学技能,还需要教师自身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任必须由各级师范类高校来承担。如果我省师范类院校能够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结构、内容、形式上进行相应的协调,能够明确各阶段的教师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培养和培训模式,使职前职后培训真正实现一体化,就能大幅度提高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质量。
二、 如何有效推进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河南省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和培训基础教育教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对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模式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创新教师培养体系,河南省教育厅从2012年9月起,在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中试实施“双导师制”。这一制度是将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与中小学一线名师和优秀教研员顶岗置换教学,使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双导师制”不仅最大程度地整合了高校和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且有效地实施“双导师制”,将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建设。“双导师制”的实施意味着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而言,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这无疑对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河南省从2012年9月到2013年6月,已经开始进行“双导师制”试点,安排100名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和10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参与实施。省内高等院校原则上安排不少于20%的教育类课程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必须随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学科教学论教师与教育类课程教师,在实习基地跟踪指导的时间每学期不少于5周(80学时)。同时,高等院校原则上聘请不少于本校教育类课程教师20%的中小学教师,为高年级师范生授课。有效实行“双导师制”,给师范生或实习教师配备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实习指导老师,通过校外实习导师加强专业实践能力。这样的体制既有利于高校和中小学校更好地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开拓教育视野,也能为联合培养中小教师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师范类院校应以实施“双导师制”为契机,充分利用师范生实习基地和教师培训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平台和载体,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稳定的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责任方和协调方,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纳入议事议程,从制度和经费保障上主动促进“双导师制”的实现。实施“双导师”以来,在促进小学英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由于时间尚短,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
三、结论
针对目前我省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需立足教师终身教育思想及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立足于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运行模式,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宝庆.关于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6,(8):123-124.
[2]候洛生. 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3):15-16.
[3]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2012.9.
作者简介:王瑜(1978-),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