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性

2013-04-29 01:18张小英
南北桥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张小英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信息技术的学习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是进入信息时代的敲门砖,因而,这门学科的教学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者,笔者觉得教师要顺利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首要前提是了解这门学科的教学特性。只有如此,教师才能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案,从真正意义上去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教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27

教学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与社会接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另一门技能,是为了让学生有成为新型社会人才的基本能力。在教学阶段中它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教师必须从本质上去重视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总结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特性。

一、社会性和广泛性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这是信息技术的基本解释,也是大多数教师在理论课上首先要告诉学生的知识点。从这个基本概念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涉及到的知识具有广泛性,同时又具有专业性。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只是为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上打下基础,教学任务中更多的是涉及到计算机一些基本程序的使用。因而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更注重的将是它的广泛性。同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个人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证明它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这充分地反映了信息技术的社会性。信息技术为广大社会所利用,它为生活、工作带来利益和方便。社会需要型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创造社会。虽然,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只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冰山一角,但是,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之大不可估量,这足以证高中信息技术明教学的必要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的社会性和广泛性,使教学与社会接轨,让知识回归基础。

二、人道性

教学的人道性即在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育的首先是学生的魂,然后才是学生的人。信息技术教学的人道性需要教师把学生的需要和权利摆在教学的前提位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高中生们逐渐开始独立,开始成为单独的个体。新时代的学生有着新时代的思想,教师不一定明白并且懂得他们的思想和需要。然而我们的教学工作却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人道性。尊重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便有了方向。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有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但这些都仅仅是理论上的引导,难以真正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学就是一场实战,教师和学生就是其中敌对的双方,教师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就要求教师切实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与权利。对学生的需要的尊重能让课堂进行得更顺利,能够更加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就是学习的主体,自身的需要被满足,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从事教学行业多年,笔者发现,其实最了解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不是教师本身,而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整个教学阶段都有监督权利,他们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有评价权利。尊重学生的权利,能使教师在学生的引领下发现并避开工作的盲区和误区,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人道性,以学生的需要和权利为前提,让学生受到尊重,让他们回到学习的主体位置。

三、规范性

教学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有它必存的程序和规章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工作的程序和规章制度将用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细致具体的要求来指导和控制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程序和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教学工作有序、顺利地开展。就课堂时间来说,每一门学科,每一所学校都不例外,都是四十分钟,这就是规定,这就是规范性。有了课堂四十分钟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才会有时间观念,才会将知识进行合理的压缩和拓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四十分钟。信息技术分为理论和实践课,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后,教师就会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训练。这也是一种规范,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规范。有些时候可能会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什么老师还是那样坚持呢”。的确,制度都是人定的,然而,教师遵守制度并不是盲目的遵守。一个制度的成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它需要经过定方向、定大纲、初步拟定、选地点试行、汇总结果、定稿这些基本的程序。因而每一个制度都是精心的,经过长久酝酿的结晶。这就是教师遵守制度的原因。教师在遵守制度的同时也在验证制度,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制度,才能在实践后逐渐地完善制度。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从而才能保证学生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教学活动中,为规范教学行为,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职责要求、教学规程等。教学活动的这种规范性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尽职尽责的高尚道德精神及为人类教育服务的优秀品质。

四、自觉性

教学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独立地操作,一个班集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属于一个教师。当然,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会在教学小组中讨论教学情况和教学方法。有时候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工作,学校会安排教学听课和授课等活动。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在独自地面对学生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自觉性。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他们也有各自的小性格。面对学生,教师的自觉性要表现在一视同仁上。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教师无法改变学生的性格,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教学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公平、公正。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也更希望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做到自觉性。教学工作中的自觉性也可以体现在知识传授上,体现在无时无刻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保证教学工作质量,就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有“慎独”的精神,依靠教学信念和工作的自觉性,做好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将成就学生,也将在教学工作中成就自己。笔者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怀着同样的梦想,希望在这条教学之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那就让我们携手共创这条教学之路,即使荆棘密布,但我们依然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