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新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1
摘要:中华武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美学、中医学、军事、教育、宗教、养生等文化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全面展示了武术在当代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诸多功能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中开展武术对于学生来说所获得的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使其在心理上思想上得到升华,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武术 传统文化 攻防技击 武术礼仪
一、武术的起源,概念与特点
关于武术的起源现在有三种学说,生产劳动学说,军事起源学说,原始巫风、图腾说。现在对“武术”有一种普遍的定义: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
二、大学体育与武术
大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生理和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二是按照生理发育的一般规律,我们的大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而那些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延长至青年中期。
大学中武术的开展恰恰迎合了大学生生理、心里以及社会行为发展的需要,。中华武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武术运动的开展不受场地,时间,空间的限制,武术内容的多样性也为不同年龄的人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而且武术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仅仅只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它对一个人的品行人格乃至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武术对大学生的功能与作用
(一)武术具有健身养生、强身健体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各项生理功能,使身体的各项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而武术运动强调以健身为主,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为最终目的,和现代体育、终身体育目标一致。武术运动遵循人体运动原理,具有科学性,并从整体运动观出发,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讲究“内三合”、“外三合”,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更有助于人的健康[2]。大学生从学业繁重的高中步入大学,在这时间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有着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喜爱的体育运动,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必然受到众人的青睐。
(二)武术具攻防技击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防身自卫的能力
武术不仅有强身养生的价值,而且具有防身的价值。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广泛的技击含义。武术起源学说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武术起源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为了战胜对手就要在搏斗过程中抓住敌人的弱点予以反击,武术就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就武术套路来讲仍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的技术内容。学习武术后学生掌握了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身体也变的更加灵敏,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武术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且客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武术锻炼必须遵循的一条就是功贯始终,指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贯穿训练的全过程,然而众所周知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为枯燥的,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锻炼学生的耐性。让我们的学生经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论是在精神上,身体素质上,还是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武术教学可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中华武术不仅强调爱国、正义、重信、有礼等武德的培养,而且从一开始就重视内在精神的修养。例如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深入讲解太极中的“虚静”,“舍己从人”思想,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谦虚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学生生活中产生的焦虑、冲动、暴躁等心理和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武术的教学比赛培养学生处世不乱、遇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3]。
(五)武术可以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武术文化发展的灵魂。在新时代形势下,现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武术文化中的创新是以传统武术为源头,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武术进行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将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融入到普通高校学生的教育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帮助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知识的学习[4]。
四、结束语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被世人所赞誉,这绝非偶然之事。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纵观武术文化思想的实质内涵,归纳其中的精华真谛,武术特有的健身功能、养生功能、防身功能、娱乐功能等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武术带给大学生的是体质、心理和社会的多重效应。在全民健身的旗帜下,武术的价值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其科学性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专业教材.中华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
[2] 陈秀花.武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搏击:体育论坛.2009(04):75.
[3] 王柏利.对学校武术礼仪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8):62-63.
[4] 段卉.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价值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