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的多,约占90%,中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的相对减少,约占60%,到了高年级,喜欢数学的就屈指可数了,约占38%。由此可见,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的增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为了让学生不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问题;知识;学习;研究
一、让数学学习生活化,降低学习难度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如果没有提炼和讲解,学生就不会用例题的解答方式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的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现在的学生多为住宿生,从幼儿园起手中就有零用钱,他们会花钱,会购物,却不会理财,所以教师在教学与此相关的单元内容时既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连,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及良好习惯。所以在购物时的第一个要求要买自己必需的物品;第二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三购物后是否剩钱;第四用自己的话明确表达,你带多少钱,购买了哪些物品,花去多少钱,剩余多少钱。这样先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依据教材,在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提炼相应的数学问题。如,在中年级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时,恰逢“六一”运动会检阅式上,我班有4个纵队,每个纵队有5名学生。我校共有21个班,每班参加的人数都相同,共有多少同学参加检阅。“六一”运动会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深刻。这样的问题他们分析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提炼出生活中的问题,并不需要在分析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就已经解决问题了。教师只要再强调一下重点即可。先理解、解决普遍现象,再深化这类问题,最后引出此类问题名称,归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让数学知识语言化
语言比较直观易懂,数学比较抽象枯燥,让数学赋予灵性,让练习题拥有生命,就会增强学习乐趣。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时,乘法交换律:太阳×星星=星星×太阳、桌子×椅子=椅子×桌子。再如,学习倒数时,从理解“倒”字的含义入手,引出倒数定义,再去探究其它知识就比较简单了。
四、重视操作探究和研究之路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开拓学生思维的最佳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探究的知识记忆深刻,就有成就感。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领,让学生能从操作中提炼出知识。如,在学习正方体认识时,让学生自己拿着正方体观察,在每个面上写数字,数出面,把面与面连接的边画上记号(数出棱)。在每个尖处(三棱交汇处)涂上色(数出点)。学生在玩中就认识了面、棱、顶点。在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再观察特点,总结概括出要学的知识。
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要有依托教材在生活中提炼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要教教材,而要学会用教材教,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鸿兴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