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花
【摘要】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重合,相应的由直线方程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有唯一解、无解、无数多个解.但在实际判定时,利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更方便.同时在这里介绍另外一种更简洁、快速的判定方法.
【关键词】平面;直线;位置关系
初中平面几何中简单介绍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此,我们通过两条直线的方程来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
一、平行与重合
两直线平行就是两直线没有公共点,在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时,教材先假定了两条直线有斜截式方程,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将初中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转化为坐标系中的语言,用斜率和截距重新加以刻画,教学中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二、相交与垂直
两直线相交就是两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也就是说当两直线相交成90°角时两直线垂直.教材上将直线的斜率转化成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推出两直线垂直的条件.结合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可叙述为:
已知直线L1:y=k1x+b1,直线L2: y=k2x+b2.L1⊥L2等价于k1·k2=-1.
注:若k1,k2一个为0,另一个不存在,则L1⊥L2.
同样由于这种充要条件的应用需考虑两种情况,在此介绍另外一种新方法(利用系数比).
三、示例分析
题型一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有关题型.
判断方法一: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两直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
判断方法二:利用系数比.
例1判定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
(1) 2x+4y-7=0与x+2y-5=0.(2) 3x-2y+3=0与2x+3y+5=0.
(3) x-3y+2=0与 2x-6y+4=0.(4) 2x+3y-1=0与4x-6y-3=0.
分析利用系数比来判断较简单.
解(1)∵21=42≠-7-5,
∴2x+4y-7=0与x+2y-5=0平行.
(2)∵3×2+(-2)×3=0,
∴3x-2y+3=0与2x+3y+5=0垂直.
(3)∵12=-3-6≠24,
∴x-3y+2=0与2x-6y+4=0重合.
(4)∵24≠4-6,∴2x+3y-1=0与4x-6y-3=0相交.
注: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应注意有无特殊情况,即斜率是否存在,x,y的系数是否为零.特殊情况另行讨论.
分析(2)法一:先求出已知直线的斜率,再根据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则斜率之积等于-1求得所求直线的斜率后利用点斜式求所求直线的方程.
法二:直接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4x-5y+m=0,再将点P的坐标代入此方程求得m即可.
解(2)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4x-5y+m=0.
∵点P(4,5)是所求直线上的点,
∴4×4-5×5+m=0,∴m=9.
即所求的直线的方程为4x-5y+9=0.
规律概括:凡是平行于直线Ax+By+C=0的直线都可设为Ax+By+m=0(m≠C),凡是垂直于直线Ax+By+C=0的直线都可设为Bx-Ay+m=0.
思考:正方形的中心为点(-6,3),它的一边所在直线为5x+12y+7=0,求其他三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提示:根据正方形的几何性质,其他三边所在直线中,有一条和已知直线平行,另外两边都与已知直线垂直,并且正方形的中心到两组对边所在直线的距离都相等,可考虑用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系来解决此题.此问题涉及平面图形,可联系几何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计算过程简化.
题型三已知两直线位置关系,求方程中的参数值的有关题型.
要对系数等于零和不等于零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系数全不为零时,可直接按前面所说系数比判断;
②当系数为零时,可利用图形直接判断.
当a=1或a=-3时两直线垂直.
规律概括:这一类问题,注意“且”和“或”的使用,要理解其含义,准确使用.这一問题极易忽略系数为零的情况,这又是一个犯“对而不全”的“错误”点.为了避免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分类讨论,可采用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来解题.
例5已知三条直线3x-y+2=0,2x+y+3=0,mx+y=0.不能构成三角形,求m的值.
分析前两条直线斜率不等,交于一点,直线mx+y=0若与其中一线平行或经过前两条直线的交点,则不能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当m=-3或m=2或m=-1时,三条直线不能构成三角形.
规律概括:此类问题通常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第二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数学教案第二册(上).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
[3]专题攻略(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海口:南方出版社.
[4]四轮复习法详解手册.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