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标伟
摘 要:教育是强国之本,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目前,在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课堂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读图识史”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主体性;读图识史;有效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兴则国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其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读图识史”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一、使用“读图识史”的教学方法
“读图识史”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就可以联系到上课时的内容。另外,图片可以对历史进行很好的诠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用图片导入新的课程
相对于语言来说,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图片。因此,使用图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比如,在教授“魏晋文化”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图片,如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介绍这个时期的书法,用云冈石窟的图片介绍这一时期的雕塑文化。
2.图说重点
有的历史知识点很难讲解,教师往往花费很长时间也很难让学生明白。这时,可以借助图片的直观性,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比如,在讲授“大跃进”这课时,可以使用华君武先生的那幅漫画进行讲授。
3.用图片将历史串起来
历史的跨度是很大的,比如,在专题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择不同的图片来构建历史的框架。这样,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在教授近代史时,可以用瓜分图来讲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4.用图片巩固历史教学
在进行复习课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受挫。因此,可以将图片穿插其中。这样,课堂就不会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
5.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图片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隐性知识,把图片和课堂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辨析能力。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在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被唤醒,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条件营造这样的氛围。可以说,良好的课堂环境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师道尊严”一直被传统的教学观所信奉,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凌驾于教学和学生之上,忽视学生的感受,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只有在良好、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得到培养和陶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2.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并不是一味讲解前人的观点,而是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传统的教学只是机械式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接受,缺乏自我思考和表达观点的空间,课堂成为权威观点的阵地。权威的观点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缺乏充足的材料,因此这些知识很长时间内很少有改动,是僵化的。教师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思辨,通过材料发掘其中的文化、智慧、人文内涵。
多想,敢于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问题最多的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算是身心融入了课堂,用积极的心态来学习。教师在课堂要善于设置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可能被激发。教师应该循序渐进,设置一连串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将课堂内容联系到了一块,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多讨论,课堂要充满讨论的气氛。没有讨论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死气沉沉,有了学生的讨论,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学生之间讨论,学生和教师讨论都是有意义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唇枪舌战。通过各抒己见,发现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设置讨论主题,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观点,倾听不同的声音。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论题: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是不是全是负面影响?
俗话说:“教无定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读图识史”只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措施的一些部分内容,如何让历史课堂更加有质量、更加有效,需要教育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向阳.历史学习评价及改革诸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2).
[2]孙娜.“图说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12).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