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摘 要】 音乐能震撼人心,鼓舞斗志,表达思想,增进交往,陶性养性,净化心灵。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亦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从中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幼儿园课程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获得学习经验的多种活动的总和。它既是幼儿教育目标落实在每个幼儿身上的中介,也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有着其特殊的结构。本来谈谈在幼儿阶段进行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音乐发展;认知能力
波伊提乌说:“人能因温柔的曲调而宁静,也能因与之相反的曲调而激动,在人的天性中没有比这种性质更独特的了。”很明显,波伊提乌的意思是:人的情感运动能随音乐曲调的改变而改变,换句话说就是音乐曲调的变化能改变人的喜怒哀乐,而且他强调这是人的所有天性当中最独特的一种。另外还可以肯定的是,波伊提乌所说的人既包括青年人和老年人,也包括儿童和甚至是未出世的胎儿,所以被喻为钢琴界帕格尼尼的炫技派大师斯特曾说:“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获得一切人理解。”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对于音乐,似乎从来没人问起它的价值到底何在,也极少有人著书成册来介绍这种陪伴我们人类社会成长而成长的古老艺术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更不用说为刚生下来不久的婴幼儿。音乐的启蒙教育何等重要,下面我想就幼儿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期就让孩子学习乐器是否过早这个问题有争议
当代的科学研究表明,四岁到六岁的儿童在知觉、机械记忆等方面已具有一定水平。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各个儿童的智力情况,运用一套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培养教育儿童。有人担心这样是否会使儿童用脑过度?科学研究表明幼年期是一种神经发展的时期,在幼年期提供环境刺激,进行适当的引导训练,不但没有发现影响幼儿的健康和发育,相反却促进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我们当然也不强调一个年限,主要是根据各个孩子的身心发育的程度而定,能学的学,不要勉强。但实际已经证明凡是能够学习的越早越好,而且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如果他在七八岁之前的时间里学习了音乐,则在七八岁左右即可学习其他的课目。而之前的几年已为他的艺术修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或继续学习音乐,或选修其他专业,可任其选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期音乐教育具有必要性。
二、培養音乐家要从幼儿开始
这在我国以及世界上都是毋庸置疑的问题了。不仅对于学习钢琴、小提琴这些文献多、演奏技巧艰深的专业需要从幼儿就开始专业训练,就是对于作曲、指挥和管乐器这些无法从幼儿开始专业训练的专业,也需从幼儿起进行音乐基础的训练。以便为将来在这些专业上,向高峰发展打下坚实的必要的基础。
近几年来的音乐告诉我们在西欧有伟大成就的音乐家,无一不是在幼儿时期就接受过家庭或者社会所给予的良好的音乐教育。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所显露出的音乐才华,与他们在幼儿时期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这里我们不妨以四位世界第一流的音乐家(人们习惯誉之为“4B”)为例。
巴哈曾经是音乐世家,贝多芬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里,父亲是个中提琴手,他在幼儿时就受到了音乐上的熏陶和严格的训练,所以在十八岁时就成为演奏家登上了音乐舞台,他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很多至今仍享有盛名的作品。勃拉姆斯的父亲是以为奏低音提琴的名手,母亲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勃拉姆斯小时候常与她练习钢琴合奏曲,在他十岁时钢琴与作曲已经有些成就了。巴托克曾经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在青年时期写出成功的作品之前就仔细地研读了世界上许多成功的音乐作品,试问四B至其它音乐家的成功难道能飞越严格而有序的幼儿期音乐教育吗?回答显而易见。
三、发展心理学家和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表明幼儿期音乐教育对于人类中枢神经的发展和加强儿童的认知能力、身体发育及其它人文科学水平的发展,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事实上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听觉、视觉、触觉等神经系统发展和完善的时间更大大早于四肢和其它器官,所以在七岁以前一般是在学龄前的三四岁时必须给正在发育和完善过程中的听触觉神经予必要的过时不能再补的训练和诱导,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美国《读者文摘》杂志1973年12月份有一篇介绍日本铃木教授小提琴学法的文章,讲到对幼儿的教育时,写到刚出生不久的儿童,母亲就在她的卧室内放莫扎特、海顿和其它大作曲家作品的录音带。六个月的时候这个孩子每听到她熟悉的旋律时,就会高兴的咯咯笑起来,两岁时每学期都和母亲到当地的铃木学校去。这样培养出来的儿童音乐家组成的乐队最大的只有十二三岁,每年去美国演出都受到美国朋友们的惊奇而热烈的欢迎,这不能不说幼儿期音乐教育是具有必要性的。
四、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还在于音乐能开发右脑,发展幼儿的智力
据科学家推测在人脑两大半球之中右脑半球的能量是左脑半球的10万倍以上。但迄今为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主要是依赖左大脑半球,而很少关注怎样开发和利用右大脑半球所储藏的巨大能量。这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类自身的一大悲哀,也是人类相对低能的表现。脑科学研究表明右脑的开发主要取决于一种叫“脑内吗啡肽”的分泌物的分泌,这种物质的大量分泌能极大地提高右大脑半球的使用频率,并能促使左右大脑半球相互协作与沟通,从而实现开发右脑。那么,怎样来增加“脑内吗啡肽”的分泌呢?最简单,最实用,最可行的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欣赏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作品来促使“脑内吗啡肽”加速分泌,这是因为人类艺术创造的主要来源在于右大脑半球,音乐也直接作用于右大脑半球。当人们欣赏音乐数分钟后,能使大脑中大量的β脑波降低到α脑波,而α脑波则只有在右大脑半球占优势时才出现,它能使“脑内吗啡肽”大量分泌,最终让储贮在右脑中的巨大能量加速开发并得到利用。
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实施,音乐教育的地位日渐提高,关于这个观点,国家教育部原体卫司副司长杨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说:“中国的音乐教育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音乐功能或作用正渐渐地为人们所认识,可以这样说,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幼儿期音乐教育具有必要性,一方面是素质的需要和体现,另一方面更是人类自身需要开拓和发展的体现。实际上,基于音乐的特殊功能,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幼儿期音乐教育确实具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