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几组“矛盾”的科学整合

2013-04-29 00:44:03赵树文
新课程·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自觉接受赏识

赵树文

摘 要:在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些矛盾。这些看似矛盾的问题,其实是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从规则意识、知识学习、品格教育三个方面,对“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探究发现”与“主动接受”、“自觉自省”与“监督检查”三组看似矛盾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进行了科学整合。

关键词:接受;发现;赏识;惩戒;自觉;监督

在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学生,反思过他们身上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如何去唤醒他们、矫正他们、发掘他们、激励他们、成就他们,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对职业中专学生的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教会他们学习知识、唤醒他们的自我反省,应该是很重要的三个方面。

一、在规则教育方面,处理好“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矛盾

“赏识”与“教育”是一对矛盾。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被广泛推广以来,“惩戒教育”仿佛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讲,赏识学生是承认他们的差异、允许学生的失败。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首先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和激励学生、宽容和提醒做错事的学生。但班上一些顽劣的学生并不领情,教师的“理解”与“宽容”反而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比如,一次早读后,我让学生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留了专门的背诵时间,默写时不允许翻书照抄。后排的几名学生早读时不好好背书,甚至睡觉,现在要默写,当然是个问题。但是,我还是容忍了他们,并且允许他们照抄。但是我没有看到他们因默写不出来而表现出懊悔,相反,在最后收回默写的活页时,并没有他们几个的。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思考:在他们身上,到底要不要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我认为“惩戒教育”是必须的。

在新课改形势下,学生仿佛都是上帝,动不动就把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联系起来,一批评学生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让教师在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问题上战战兢兢,更给学校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造成障碍。

曾看过黄全愈教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他在书中写到:在美国学校,学生人手一册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条条地都非常详细,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没商量的”的“天条”。学生违反了哪一条,自己对号入座,该受什么处罚,就会受到什么处罚,学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也非常具有规则意识。

由此,我深受启发,对职业中专的学生要在“赏识教育”的大前提下,很好地融合“惩戒”,奖罚分明,恩威并施,才能发挥“赏识”和“惩戒”各自的优势,并互补不足。而且,必要的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二、在知识学习方面,处理好“探究发现”与“主动接受”的矛盾

“发现”与“接受”是一对矛盾。新的课改理念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发现。我个人认为:接受式的学习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只要学生是在理解基础上的主动接受。

主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对他人发现的经验经过自己的接受

占有,再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许多学科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一定也不需要亲身实践或独立发现,通过教师引导直接接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探究式发现与接受学习相对,知识的规律和形成步骤就在那

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再发现”来获取,并发展自己的探究性思维。我认为,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强调的应该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只有学生自己发现和领悟到的,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

在职业中专,由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与薄弱,在接受学习时会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地接受,同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式地发现,活学活用,进而融会贯通。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拿到知识宝库的“钥匙”,自然就可以打开大门了。

比如,“特殊文言句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大障碍,而“特殊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更是难点。因为一些学生对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成分”掌握得不好,在古代汉语中再讲句子成分的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学生就更感觉困难了。那么,这个学习上的难关如何突破呢?

我首先安排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快速接受,搞清楚现代汉语中

“词类”与“句子成分”等的相关语法知识。在第二课时,我采用循循善诱的启发与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异同并总结其中的规

律。即“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综合运用。以学习“状语后置句”为例,我采用中英语法的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总结。大致分以下几步:

(一)导入时,巧妙安排了一组英语句子

1.We found the little boy in the hill;2.He often read the newspaper at night;3.Im late,because I missed the bus;4.I go to school on foot. 让学生朗读后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们兴致盎然,顺利地完成了语文课上的英语学习这一新鲜任务。

(二)指出句子中的介词,并翻译成古代汉语,最后明确:

“于”“以”

(三)展示古代汉语例句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3.将有事于西畴。4.覆杯于坳堂之上。5.将军战(于)河北。6.农人告余以春及。

7.灌油其中,裹以帷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古汉语的句式与英语的表达方式相同,我们的古人与世界如此接轨。

(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在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点的铺垫下,通过比较、分析和深入探究,总结出了状语后置的规律: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本来在谓语后作补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词结构在谓语前做了状语,这就是“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三、在品格教育方面,处理好“自觉自省”与“监督检查”的矛盾

学生“自觉自省”与教师“监督检查”也是一对矛盾。“自觉自省”就是自我觉悟、自我反省。我们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自觉自省”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低,自我反省的意识薄弱,没有“非要把一件事干到最好”的意识。甚至,同样的错误他们会一犯再犯、屡教难改。因此,作为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自觉自省”意识的同时,必须及时地督促检查,只有监督,才有落实,失去监督,就不会有自觉。

通过实践,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自觉自省”能力的提升,必须依赖于学生不怕吃苦、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为此,我一方面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德育渗透,另一方面在写作课上,让学生登台讲励志故事,然后全班学生对照自己写感悟。比如,有学生讲了一位残疾下岗女工自强不息、历经艰辛,迎战命运,最后创办企业的故事。那一节课,不少学生都掉下了眼泪。有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人生是一场搏斗。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反复的实践中,我意识到: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自觉性,但又不能完全相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紧抓不放,但同时又不能总板着监督检查的面孔,让学生畏惧。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觉醒、自我反思的意识,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需要我们反复的提醒和监督,但我相信:自觉自省与监督检查相结合,一定会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

业学校)

猜你喜欢
自觉接受赏识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47:14
文学可以定义吗?
文艺争鸣(2016年8期)2016-12-01 11:32:50
“赏识”催开作文花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16:47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藏语文自觉性教学新思考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3:28:56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4:44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出版科学(2016年5期)2016-11-10 06:51:24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