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摘 要: 本文以一节观摩课上的“创编”案例切入,分析体育教学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问题,在分析体育课教学中的“诚信”缺失具体表现及其根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旨在为一线教师重视教学“诚信”,提高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编;创新;体育课堂;诚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38-04
说起体育课堂“诚信”,或许有人会问,体育课堂怎么还存在诚信问题?主要在哪里?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什么负面影响?存在“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诚信”素养?本文主要阐述由“创编”案例引发的对“诚信”问题的思考。
一、涉及“诚信”问题的“创编”案例及分析
(一)“创编”案例描述
一节器械操观摩课,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几节单个动作,并对其进行了组合练习。在课的基本部分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器械操队形,并在创编结束后各组依次展示。结果显示,原教学班上课的学生所创编的器械操队形与异地借班上课的学生创编的结果完全一样。
(二)“创编”案例分析
不同班级的学生各组创编的队形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令人疑惑,为什么完全不同的学生会有如此相同的创编结果?究竟是谁创编的?教师在学生创编队形这一教学活动中发挥的是什么作用?假如是学生自主的创编,不同学生完全相同的创编结果会有多大的可能性?假如创编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任课教师又为什么这样创设体育课?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该课例又认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器械操的创编活动很大程度上应该不是学生所为,而是由教师事先创编好,让学生按照老师创编的动作进行练习,并在课堂上配合老师完成“创编”任务。这一设计反映出一种体育教学“诚信”缺失的现象。实际上,任课教师之所以这样设计,其出发点并非恶意,而是想突出创新,又想突出教学的有效性。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任课教师课前未曾预料,不但无形中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或多或少是对看课者的一种善意的“欺骗”行为。为此,在创设观摩课堂的时候,要引起人们对该类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
二、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其根源
“诚信”一词,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无论各行各业都已将“诚信”视为是否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缺少“诚信”的行为不但是一种短视行为,而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工作,也依然不能缺少“诚信”,但并非所有的体育课堂都十分讲究“诚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诚信”缺失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诚信”缺失呢?
(一)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的缺失,意味着课的价值削弱,同时,也将影响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结果,且缺失现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内容”选择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属于内容的选择问题。纵观体育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终身体育所需,而是存在一些无实际学习或锻炼价值的内容选择现象。体育课堂组织的既不能锻炼学生身体,又缺乏实际教育意义,甚至不太健康的游戏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归结为“诚信”缺失现象。学生参与了这些游戏以后,各方面都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学习的时间又被这些无意义的游戏占用而被浪费,因此,诸如此类的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选择内容的做法,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诚信度”不高的现象。
2.“方法”选用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任何一节体育课教学,都离不开方法,但具体到课堂上,并非所选择的方法都十分有效,有的方法存在走过场或形式化现象,尤其是观摩课堂,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如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有的就走进了一定的误区,如“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所设计的课堂有新课改的影子,组织了反复“扎堆”,缺少实际意义的形式化的探究,还有的表现出以假问题、短时间、不完整的探究活动,结果学生由于受假问题的误导,难以探究出有意义的答案;由于受短时间的限制,难以对一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由于有的课堂上只是提出了探究的问题而没有进一步检查探究的结果,使得学生逐渐对探究学习失去了兴趣等。一定程度上,这种形式化的现象,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3.“教学”环节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授课的学习,都不可脱离“教”与“学”的环节,但是有一些课堂,尤其是经过精心设计并反复操练过的观摩课堂,往往在“教”与“学”的环节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有的表现出,老师刚讲解完动作要领,学生就知道怎么做了;有的是老师刚做完示范,学生都已经知道该动作是什么感觉了;还有的是学生刚刚练习不到几分钟时间,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了;甚至还有的课堂,老师带领同学们做武术套路练习的时候,老师因忘了下一个动作怎么做,出现“卡壳”现象,而学生却记的很牢,非常连贯地完成了套路练习等等。这些现象从表面上来看,是缺少完整的“教学”环节,是一种违背人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情节,但实际上反映出的也是一种教学“诚信”的缺失。
4.“创新”设计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几乎所有的观摩课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有创新的部分,但并非所有的创新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相反,有的创新实际上是为创新而创新,缺少实际的创新价值,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文章开头的“创编”案例就是在“创新”设计上出了问题。除此之外,体育课堂上的无意义创新也时有发生,如一些课堂为了能够反映出任课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指导教师在对该课指导环节故意创设了一个“突发事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突发事件”的处理,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从而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创设已经脱离了实际,也就是说,已经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因为,任课教师在准备该课的时候,事先已经知道是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已经设计好了如何去处理该“突发事件”,这样的做法缺少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5.“语言”表达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上,有的老师的教学语言缺少“诚信”,有的还表现出随意性较明显,如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上,有的任课教师说,这节课上看哪位小朋友表现的好,一会儿给他一个奖励。可是,一节课结束了,也没有看到老师对表现好的学生有任何的奖励措施。假如,这样的语言经常在课堂上出现,而且每次也都不兑现奖励的话,时间久了,小学生会对老师失去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体育课堂,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观察或练习,往往在这些教学活动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并说,一会儿大家观察(或听讲、练习)以后,我会提问大家。可是,有些老师做完示范,而且学生也积极地配合认真观察完示范以后,并没有听到老师提问,这样的教学场景出现的越多,越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甚至,因老师不能“说到做到”,有的学生以后就不再认真听讲了,也不再认真观察了,甚至在练习环节,也更加自由化或偷懒了。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诚信”的缺失。
6.“游戏”比赛中的“诚信”缺失表现
无论是小学的还是中学的体育课堂,我们往往会在课的某一个环节,如准备活动或基本部分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看到任课教师组织一个甚至多个游戏,但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游戏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老师忽略“诚信教育”问题。比如,在游戏之前,教师对游戏规则讲述不明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公平现象,而教师依然按照最终获胜的小组宣布比赛结果,这样会在学生心目中出现“可以没有明确规则”的思想。还有就是即便老师将游戏规则讲述的非常清晰,但是,由于在具体游戏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要求学生,结果也会出现各种违背规则的情况。这种因教师的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或有的稍有提示但未及时纠正,还有的教师分组和组织过程不合理,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公平公正现象,给学生带来的依然是“可以不完全遵守规则”的想法和做法。例如,小学三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绕标志物往返跑游戏,教师提出了“跑回到队伍最前面,与下一个同伴击掌后,下一个同伴才能跑出”,可是,在比赛的时候,一开始有一组学生未能击掌,下一个就跑出了,同学们一看老师没有制止,紧接着其他组的学生也陆续出现了这种情况,甚至还有的没有跑到终点,下一个同学就提前起跑的现象。这些看似未能严格遵守规则问题,但从“诚信度”的角度来看,不但反映出教师对“诚信”的重视不够,还表现出,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
(二)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根源
体育课堂缺少“诚信”,在教学设计环节,有个别老师或许会注意到这一点,由于未能引起高度重视,会导致课堂上言而无信或虚假教学环节的存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十分清楚是否存在“诚信”问题,结果导致所设计的课堂出现“诚信”缺失现象。但为什么会出现“知”与“不知”的两种“诚信”缺失现象呢?换句话说,出现“诚信”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何在呢?
1.对“有效教学”认识不到位
体育教学都在力求达到有效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对何为“有效教学”有深刻的理解,结果导致,有的课不但没有充分体现出有效性,反而还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再进一步说,就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方法的选用上,创新的设计上等等是否适宜,是否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是否达到了发展的要求。如前文中提到的器械操的创编,任课教师事先创编好让同学们课前反复练习,课堂上被当作学生的创编再现出来,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学生不但不知道该如何创编,而且学生还会对体育教学创编产生误解。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任课教师将虚假创编也误认为是有效教学的体现。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功利思想冲淡了对“诚信”的坚守
无论是评优课还是公开课,为了追求名利,体现教学的“水平”,有些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在课的“形式”上大做文章,这样难免会忽略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还会因为过多地考虑看课者,而忽略课堂教学本身的实效性。如忽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真实感受,相对比较机械地表演现象。有的演的比较逼真,更加接近真实的课堂,而有的演的较为虚假,远离课堂教学实际。这种常被视为“作秀”的课堂,实际上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假如,没有名利驱动,大家就是为提供研究而上课,为互相学习而观摩,体育课上的“诚信度”也会得以显现,甚至不断提升。
3.评课标准的偏差导致“诚信度”降低
就评课而言,至关重要的是标准统一、客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目前,体育评课的权威标准并未建立,大家对课的认识不够统一,结果,对于好课与差课的判断模糊,甚至不同的评课者对课的判断出现严重的分歧。然而,任课教师在“做课”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为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准备。越是评课标准偏离客观实际,任课教师“做课”的效果也越远离“诚信”。因为,备课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已经显现出不是将“求真”放于首位,而是“求新”思想,或是为“迎合”评课而在做课,往往会因此而脱离实际,自然难以摆脱“作秀”现象。
4.“诚信”素养不稳固而导致缺失现象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人们都应将“诚信”放在首位。但目前,诸多事实显现,并非人人在任何时候都很讲“诚信”,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有稳固的“诚信”素养,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做法也不十分理想。假如一个人的“诚信”素养尚不十分稳固,做事的时候,尤其是遇到要求“诚实守信”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出现思想上的不坚定,不讲“诚信”的事件就自然会发生。体育课堂教学的“诚信”缺失现象,也很有可能由此而生。因此,教师的“诚信”素养同样需要树立。
5.“诚信”缺失未被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体育课堂“诚信”缺失问题,目前,尚未有人明确提出该如何应对,有的是未能发现该问题的存在,有的未能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还有的是未能专门提出对于不讲“诚信”的教学及“诚信”素养缺失的任课教师的问责机制,结果,体育课堂上的“诚信”缺失问题自始至终未得到消除。以上这些都表现出,“诚信”缺失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诚信”缺失对体育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不容忽视。
三、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必要性
1.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对体育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影响
有人在设计课的时候未能充分认识到是否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因此,往往无意中就会产生忽略“诚信”的教学环节。器械操的创编并非任课教师故意不讲“诚信”,而是忽略了对“诚信”的充分考虑。尽管如此,这样的设计依然会对教学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如创编环节不够真实、创编形式不够丰富等,结果在展示环节显得不够精彩。为此,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显得十分必要。
2.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体育课堂缺少“诚信”的教学不但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如器械操创编环节的“诚信”缺失,很容易使学生在创编的时候流于形式,由于不是真正在创编,因此,学生就很难在该环节充分调动积极性,也就很难使创编意识和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环节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对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也就更加不利,因为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不注重“诚信”,自然,潜移默化的也将是对“诚信”的忽视。即便是任课教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讲“诚信”,学生依然会因教师的非“诚信”行为而对这种品质的培养产生抵触情绪。体育课堂上,教师缺少“诚信”,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配合就会逐渐减弱,学生的“诚信”意识也会因此而逐渐淡化。
3.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将不利于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体育课堂讲“诚信”,体育教师守“诚信”,在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正向的,尤其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一旦课堂上教师的“诚信度”不高,或遇到不讲“诚信”的学生视而不见,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样的不讲“诚信”的学习环境中丧失“诚信”意识和品质。当老师发现“诚信”问题较为明显,需要引起重视的时候,再去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已经对不守“诚信”有了较深的影响。因此,与其事后纠偏,倒不如教师一开始就率先垂范,给学生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学习氛围,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
因此,体育教学设计中的“诚信”设计不容忽视,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诚信”行为影响更加深远。在创设优质课堂的同时,重视“诚信”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可行性
1.强化“诚信”观念可以从体育教学设计做起
体育教师要强化“诚信”观念,有若干视角可以切入,但从教学设计环节做起,将能够从思想上引起对树立“诚信”观念的重视,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事先能够把握究竟哪个教学环节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诚信”,哪些环节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时机最佳。假如任课教师在每次备课环节都能对“诚信”问题做出认真的考虑,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的就应该是诚实守信的教学情节。但如何在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对“诚信”的关注呢?
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考虑内容的“适宜性”。体育课堂上所传授的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运动技能与锻炼方法,都需要围绕一个“适”字做文章。做到内容选择依据清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学环节达到教深、教透,学生在一节课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最终衡量的是“学会了”,或者是“学懂了”,以及“会学了”。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内容,需要反思其原因,是难度过大了,还是实用性太差了,或是距离学生的需要太远了等。
其次,在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教的时候,依然需要重视方法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方法做保障,而且,方法对施教内容究竟能否发挥作用,发挥多大作用,可以依据教学效果来衡量。方法越有效,教学的效果也就越明显。有效的方法体现出的是一个“实”字,可有的课堂方法太过于多元,脱离了教学的实际,有时,尽管是不错的方法,但并非都能适应于每一节课上使用。因此,在选择确定方法的时候,充分考虑其有效性至关重要。
第三,在设置教学目标上,依然需要考虑“准确性”。有些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目标的设置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往往会出现目标空泛、过大、过多等现象,而在具体落实目标环节,能够落实的又很有限,结果是大部分的目标都未能如期实现。假如将目标设置放在“诚信”问题上来考虑的话,目标的不准确,便是“诚信度”不高的表现,因此,未来再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其准确性,从而提高便于达成的“诚信度”。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环节,还有很多地方能够体现“诚信”,如教学比赛规则的执行应说一不二;教学语言的发出应讲实话,讲真话,说到做到;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真切、有效,尤其要考虑能否真正解决重难点问题。否则,过于形式化的虚假创新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讲“诚信”,强化“诚信”观念,要及时抓住体育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环节。
2.提高“诚信”素养可以从日常教学细节做起
“诚信”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日常教学中重视“诚信”,体现“诚信”,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首先,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各种语言是体现“诚信”与否的关键。一节课上,任课教师所发出的语言信息量很大,如笔者曾经对一节“软式垒球击球”课上教师的语言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发出的各种语言文字量达8000多字,其中包括讲解的语言、指导的语言、激励的语言、总结的语言等等。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严格控制,既要真实,又要守信。如表扬学生不失真,批评学生要诚恳,不讽刺挖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等等。
其次,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各种行为,体现“诚信”方面更不容忽视。在每一节体育课上,教师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如示范的行为、指导动作的行为、摆放器械的行为、参与活动的行为等等。这些行为都力求规范、准确、积极、有效。即便是在示范的过程中,老师有所失误,也应非常诚恳地从自身找原因,告诉学生示范不成功的真正原因何在,而不怨天尤人,这样的话,不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通过教师诚实的做法,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是不懂”的思想。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方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认真学习、刻苦锻炼。
四.结束语
体育课堂教学“诚信”尤为重要,无论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都要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因为,“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教学,还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体育教学设计还是体育课堂教学,教师树立“诚信”观念和提高“诚信”素养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