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因从事教研工作而精彩

2013-04-29 00:44
体育教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研员

本刊记者

关键词:教研工作;教研活动;教研经历;教研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14-02

一问:您从事教研工作多年,请谈谈教研的功能与作用。

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从教育现象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的活动,无论是对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师成长规律的认识,还是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认识,在基础教育发展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在稳定正常教学秩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教学业务能力管理,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传播先进的教学思想,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教研突出“研”字,以教研为平台,对教研员来说能把学习与工作,工作与研究,研究与兴趣结合起来,将开拓教研转化为快乐的人生平台;对教师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进行经验交流,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成为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期盼教研员成为好教员或送教上门;传播教改信息和引导大家走科研之路;进行校际交流和倾听大家的声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进行校本研究与科研规划。

教研似道不是道,不是道非常道,教学与研究是同呼吸,共命运,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教研悟道,就是从教研中悟出真理,人们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其实从管理角度上讲,教学与教研更能折射出相互作用的哲学思想。

教研员主要靠两极支撑,一是精神,包括:理想、信念、智慧、真情、艺术和趣味,教研员必须是个品行好的人,能把对工作责任和任务、事业和追求的职业价值提升到与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相一致;二是学问,就是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教研的理解和把握有宽度和深度,有雄厚的理论修养;

2.先进的科学理念,具有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人才观等;

3.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光说不练,不能“只研不教”,万万不能脱离实际;

4.娴熟的专业能力,应有研读教材、解读教材、组织处理教材的能力,应有设计教学的能力,应有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应有评价教育教学中诸多因素质量的能力。

5.总结与写作能力,总结自己的教研模式,对自己过去工作的深层思考,总结教研经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写促思,实现认识的飞跃。

教研员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将职业变成事业。立身以立学为先,如果我们自身没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温水煮青蛙,一些教研员在温水中,功能不断退化,孤芳自赏,最后与教研员的距离相差甚远。好心人的忠告与期待,就像开水中煮青蛙,正好给长期在温水中悠哉游哉的教研员一点精神刺激,鞭策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虚心向别人学习,积累经验形成学问,其实学问就是答疑和解惑。我刚当教研员时,有位体卫科长跟我说:“有本事,才有饭吃,没能力,就没有立足之地。”努力工作是一个人的志向,专业能力就成为这个人的价值。

三问:您谈到有些教研活动必须用量化管理,有些教研可以用文化管理,那您是怎样进行教研管理的?

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是最好的管理,有的教研员觉得自己十分优异,特别是在下属面前,趾高气昂,颐指气使,其实大可不必。教研员尽管有业务指导任务,但教师可以接受,也可以保留不同意见。从根本上讲,教研员与教师是平等关系。教研员的魅力在于吸引实践者,使他们因确信见解的正确,趋于乐于接受。如果你再给教师一些温暖,那么会更好地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正所谓“好教师是鼓励出来的”。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给教学造成困难。从管理角度上讲,不应忽略或回避,而应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尽快找出解决办法和途径。必须进行量化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制定约束守则与职责,让教研活动健康发展。

教研发展到一定水平,就应该考虑进入文化管理,这是对科学管理的新发展。强调教师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教研员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因为,教研离不开教师、学生和课堂,要走近他们,认真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等,提供高水平指导,能够躬耕不辍为教师服务,促进专业发展。文化管理可让教师自觉遵守教学规范,使之达到学校最佳绩效管理水平。实施人文管理,与广大教师互动与沟通也提升了教研员的人生价值。

四问:在探索适应本地区的教改组织形式中如何培养教师?

区域性教学改革不仅要依靠教育思想的创新,还依赖于教研方法、策略、手段等形式上的创新,要推进教学改革必须有新路子、新方法。开展教研必须重实际,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教研活动;重实践,要让教师去参与;重实用,走进课堂直面问题;重实效,尽可能让教师真正学有所得;重培养,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使教师专业技能越来越高。另外,教研不单是教学研究而且还是科学研究,要对教学实践作出发展策略研究。教研不能沿着一个模式走下去,因为现在的教育对象与以前不同,教研就需要有所变化,学会变形、变式教研。教研小,但学问大,它能给教师以帮助,给人以希望,教研成本虽小,但它的产能与作用却很大。

要帮助教师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道理。”教师要不断增强自主成长意识。比如: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很少,主要靠听专家报告或经验介绍,但对于专家观点和见解,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对的,下面的听课者无需多想,听完课后,满脑子都是条条框框,回到课堂教学中,还是什么也不会,也不能融入到实践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专家授课内容没有对应和衔接教师的实际需要,也可能专家把简单问题讲复杂了。此时教研员要协同教师在广泛学习吸收先进教改信息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内改造,在兼收并蓄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检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符合实际的接触点,以达到专业成长的培养方式。

五问:从您的教研经历看,目前学校体育靠什么承载学生的健康权?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不愿意上体育课。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是学校体育价值观和学生意愿主流。课堂教学就像放大镜,把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都忠实地呈现出来,试问教师你在课堂上教了些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从小学、中学、高中,再到大学,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吗?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学校体育价值在于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健康身体能够适应社会需要,是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者的明智抉择。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研究现代教育、新课程,其实深化改革模式就是一个思想教研模式,近十年实施新课程,基层教师还没有适应和正位,教师还很迷茫,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今国家又重新对课标进行修订,这是教育发展趋势和规律中的重要环节,不能违背,难以阻挡,但在实施中好象形成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中的有些问题,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但决不能把问题归罪于教师具体操作层面上。通过上一轮的课程实验,已经把教师调动起来了,但现代教师却对传统教学生疏了,新的教学常态还没形成,不知怎么办?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像提前发育的孩子,已经回不去了,教师在期待着正确的轨道。

老子曰:“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开始是好事,但一旦走向极端或一直延续下去,就会走向反面,实际上这个反面的因素不是到最后才产生,而是一开始就包含在这个事物之中。比如:前些年的快乐体育、愉快体育、成功体育等学术思想,一度给学校体育内部形成了一种教学思绪,那么这些因素是怎么来的呢?肯定来自于体育教育这么多年缺乏变化,就必然带给教师这样一些情绪,新思想出现让教师产生新的意想,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高兴,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没有足够的重视,为迎合学生心理,课堂淡化教学内容,只要学生高兴就是成功与满足,就算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其实快乐体育也好,愉快体育也好,它只是一种思想或运动后的体验及感悟,它不是形态或手段,这种思潮对体育教师影响了一段时间。好的事情的另一方面就一定包含着坏的事情,所以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既要考虑好的方面,也要考虑不好的方面。泊来的东西应该很好的推敲,决策层不能随意地对基层教学施加某种意向,否则会导致思想混乱,教学受到影响,导致学生健康体质下降。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说明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关键是文件和措施都要坚决落实,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创新体育内容、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需要十多年,此阶段承载学生健康权必须靠学校、社会和家庭,谁也不能推卸责任,谁也推不掉责任。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教研员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