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案例与分析

2013-04-29 05:15《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技能

《体育教学》编辑部

摘 要: 本期着重探讨了“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几个理论问题”“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案例与分析”等问题,将论坛中各位老师的观点加以汇总整理,希望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保护与帮助;技能;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27-04

一、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教法实施的几个理论问题:(1)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教学目标的逻辑关系;(2)课堂教学中教法与重难点的逻辑关系;(3)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手段的逻辑关系;(4)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逻辑关系;(5)课堂教学中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法、学法、练法。

【重庆·陈岳祥】:教是教师的事,学是学生的事。教法、学法分开称,是针对不同的主体而言,一节课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可以说教法;如果从学生考察,可以说是学法。例如,体育课中常用的“练习法”,其组织者是教师,参与者是学生,再如教师的课堂示范,教师是示范,学生是观察。教学本来是一个词语,只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果非要分出教和学的过程,“教与学方法”的称谓比独立的教法、学法更恰当,比如教师的课堂示范中,采用“示范与观察法”更贴切,方法很明白,既包含了教师教的过程,同时又包含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学生的观察,教师的示范就不存在,反过来,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就缺乏观察的对象。还有“练习法”虽然均由教师组织,是有教师的辅导,还是没有教师的辅导,其性质相差很远。因此有必要对教法和学法进行重新梳理归类。

【山东威海·尹耀】: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的观点是:(1)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手段的逻辑关系:“方法不是物化了的手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应遵循的某种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手段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具,更强调工具性,是以实体存在的。(2)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逻辑关系:讲解示范法可视为教法,那么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会采取模仿法来学习。从整体教学过程来看,“分解法”既可以视为教法,也可视为学法。因为,教师怎么分解教的,学生也就怎么分解学,通过学生的学习,教法也可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法。另外,在教学动态系统中,教法与学法往往是一个整体。(3)课堂教学中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法、学法、练法。教法强调 “教”的层面,多是教师要怎么教的方法;而学法则强调 “学” 的层面,多是指学生怎么学的方法;而练法也应是“学生”怎么练的方法。这里需要区分什么是“学”,什么是“练”的问题。在体育学习中“学”的概念也较之“练”的概念更大一些。比如,提问法是不需要进行练习的。而且在以往部分文献中一般将“练习法”作为学法中的一个方面。而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说,事实上有时也存在学法就是练法,“学”中有“练”,“练”中有“学”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法与练法应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时,我以为,“练”应是更强调反复学习,以求熟练和巩固效果的方法。因为是怎么练的问题,所以 “练法”还应包含外显的练习组织、形式等,比如,二人的还是四人或者集体等形式的内容。而无论教法、学法、练法三者的终极目的都是定位于学生的“学”,这也是根本。

【江苏南京·王磊】:我认为: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教法中有学法,学法中有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的目标指向同一个认知过程,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上是一致的,而且评价标准也是一致的。如:在教学《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中的讲解示范法,可结合卡片进行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动作,可先用慢速示范,让学生看清动作顺序、出手角度,再用快速示范。而在教学《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中的练习法,教师要强化练习法的指导,不仅要在练习前给予指导,还要在学生练习中发现并指导和纠正错误动作,使其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二)保护帮助的几个理论问题:(1)保护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各自有哪些作用?(2)帮助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各自的作用?(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吗?

【重庆·陈岳祥】:一般说来保护分为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两类。比如在分腿腾跃山羊这类教学中,自己可以采用滚翻动作化解倒地的危险,别人也可以在前或者在旁进行保护。

【浙江·wysz201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保护就是免受伤害,包括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示范还是学生练习都免不了受到伤害,因此无论是自我保护还是他人(同伴)保护都很重要,而且是必须的。

【江苏南京·李安成】: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1)保护的种类有:①场地保卫:体育教师课前精心清理与清除场地上的杂物残留,如草地、水泥、塑料、沙坑场地上大小石头、砖头、玻璃等等;②器材保障:体育教师课前用心检查学练器材,如支撑跳跃山羊、腾越横箱、单杠、双杠等等器械;③学生自我护卫、运动伙伴之间护卫,教师守护学生;④运动负荷保证:体育教师科学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也是一种有效保护学生的手段。(2)帮助的种类有:①技术动作层面上的帮助:这种帮助是在学生在学练中遇到了学障学困时,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指导、点拨、智慧引领;②非技术学练的帮助,如心理援助;③课堂生成性的帮助,比如篮球被夹到篮筐处、学生校服丢了、钱物丢了、排球打到围墙上、乒乓球打飞到墙柜上等请求体育教师帮助解决。

【江苏南京·王磊】:我认为:(1)保护包括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和外物(海绵垫、护具)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行为,可以避免伤害。他人保护包括老师保护和同学之间的保护,作用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动作技能和避免运动损伤。外物保护包括体操垫或护具等,作用是为了完成动作技能和避免运动损伤。(2)帮助的种类有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和利用外物帮助。直接帮助的作用是为了改进动作,使技能达到熟练化。间接保护的作用是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利用外物帮助的作用是提高动作质量,更好的运用技能。(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因为保护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在练习中的安全,学生在练习初期,如果能得到老师的保护,他们就会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也是提高学生练习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江苏苏州·凌志雄】: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我的看法是:(1)保护主要分为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和借助器械保护三种。他人保护:方法有很多,如接、拉、抱、挡、拨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变练习者的动作方向与受力程度,保护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伴。自我保护:这是人的本能行为,但也需老师不断提醒和指导保护方法。如:守门员跳起接高空球,就需要提膝自我保护,这一动作是需要不断训练和强化的。器械保护:是指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利用一些辅助器械,如海绵垫、海面包等,对其予以保护,以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2) 帮助可分为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两种。直接帮助是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及其技术动作特点,灵活采用托、顶、拉、扶等手法直接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如在体操肩肘倒立练习时,当学生因腹部力量不足,难以顺利完成倒立动作时,教师可采用托、扶等手法予以帮助。间接帮助是指教师不直接对学生施以助力,而是利用信号或标志物来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使其深入理解技术动作要领,把握正确的用力顺序和运动节奏。间接帮助一般用于练习中的巩固阶段。如,在蹲踞式跳远练习中,教师可把用竹竿、排球、网兜做成的标志物举到适宜的高度,要求学生在做腾空步技术动作时努力用头去顶空中的排球。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腾空步技术动作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案例与分析

(一)初中教法案例与分析

教学情景描述:地点(×××中学体育馆——优质课评比)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垫球(第2次课,共4课时))运动技能目标(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及手段:(1)热身运动后,学生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2)集体跟随教师原地做正面双手垫球的徒手练习。(3)2人一组,垫固定球练习。(4)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5)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6)2人一组,对垫练习。(7)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

【河北唐山·翟国胜】:从本次课作为单元教学的第二次课来讲,学生的垫球技术不会有大的进步,只是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徒手练习、自抛自垫、一人抛球一人垫球的练习,从动作上来讲并没有形成动力定型,课上4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不会完成这个教学目标,从教学设计来看,如果学生能够完成三角垫球,那么技术动作已经很熟练了,力度掌握、方向控制都比较好,我认为有些言过其实,从本次课来讲,应该在第一次课的基础上,做好复习,然后在两人一组的合作中下功夫,可以进行两人的对垫练习,最后过渡为隔网站位,一方发球或者掷球过网,另一方垫球,若干次后双方交换练习,增强课的兴趣。

【江苏南京·李安成】:(1)从运动技能目标来看,“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仅从这句话来说至少存在着一些表述不到位的地方。比如“75%”是指通过本堂课学练能达到优秀标准还是良好标准;比如“掌握”概念不清,是指基本掌握还是完全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不清表述,是指向上、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垫起排球。(2)亲近、熟悉球可作为球类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起点,在游戏中玩出球性,玩出球情就能初步实现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师生原地共同模仿学练双手正面向上垫排球的垫球手型、垫球部位、垫球点和垫击面徒手动作;双人原地一人双手拿球,一人连续做双手正面向上垫排球的垫球部位、垫球点和垫击面相互交换体验;一人一球自主性体验双手向上抛球一次,正面向上垫一次等连续多次抛一次,垫二次以上;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对着墙壁自主性体验垫球;双人移动垫球;双人对垫球。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是比较常态化的一种逐渐增加难度的有效教与学的手段。(3)如仅从正面双手垫球第二课时来说,在教与学的环节里,预设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是不合适的,当然,如果这个班级是排球特长班或者具有很好的排球基础则例外。个人觉得,在常态教学中,通常第一课时先安排学生亲近排球和熟悉排球,通过游戏化的主题设计来让学生达成此目标,接着再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练,掌握正确的垫球手型,这样一堂课就基本结束了。第二课时就围绕如何有效巩固学生在垫球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垫球手型来设计出自主性垂直向上抛球—垫球1次—双手接住球;向上抛球—连续垫球2次—双手接住球;向上抛球—连续垫球3次,一直能连续垫10次以上,我想通过这样的主动性体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江苏南京·王磊】:(1)我认为该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定位过于笼统,表述含糊、不明确。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突出重点,针对性强,并且可以操作。应该修改为: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部位、击球点以及正确的用力顺序,发展学生的协调性。10%左右的学生能找准击球点。在8次检测中,85%的学生能完成自垫球15个以上,15%的学生能完成6个以上,并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2)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是指“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和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设置运动技能目标时一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我认为在第二次课上,采用这样的练习有些颠倒、混乱,不符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认知规律,既达不到预先设置的效果,还影响学生的学练热情。因为自垫球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它包括抛球的高度、直臂夹紧、垫球的时机和准确的击球点、垫球的高度控制和上下肢协调用力等。(3)这节课目标上的模糊,必然导致重难点的模糊,导致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探讨既没有考虑到全面性,那么“25%的学生呢?”又没有表述清楚,是自垫球还是一抛一垫、2人对垫呢?(4)我认为必须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只有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是运动技能目标,才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因为在制定动作技能目标时首先做到:一要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功能和重难点,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三要明确本课时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才能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5)对于8年级学生来说,在单元第二次课采用“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我认为是不适合的,因为学生的垫球能力根本达不到,就对于“自垫球”来说,60%的学生自垫球能达到20个以上已是很好的,“一抛一垫”练习可以放在提高练习中,“对墙练习”和“2人对垫”可以放在学生分层次练习,“对墙练习”和“2人对垫”对学生的脚步移动、垫球力量的大小、垫球时机和空间的判断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山东威海·尹耀】:在本案例中,必须厘清两个基本问题,即:练习手段多样化的目的和作用是否达成,练习手段使用有无针对性、科学性。(1)练习手段要有明确目的和明显作用,不能片面追求多样化。应当说,案例中采用的练习手段,均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手段只要有效,即可应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更有效”的问题——运用过滥,一味追求多样性,极易成为学生练习时的干扰因素,得不偿失。有效手段多与少的选择,取决于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度选择;要克服表面丰富光鲜却无实效的倾向,采用针对性最强、最有效的手段方法是上策,即所谓“法”不在多而在“精”。(2)练习手段使用要有针对性、科学性,避免盲目性、无序性。该案例中,共使用了六种不同的练习手段,但从技术难度或学习顺序上,应依次排序为:①集体跟随教师原地做正面双手垫球的徒手练习;②2人一组,垫固定球练习;③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④2人一组,对垫练习;⑤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⑥3人一组,三角垫球练习。其中的散点自垫练习,可以根据难度设置情况在后期适度练习,但如果作为一种体验和诊断手段,可考虑在前期使用。比如,在第一次课中的导入部分,以明确的问题引领:采用正面双手的向上垫球怎样才能控制好球?难以控制球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力量的体验性的练习,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为突破重点和难点奠定基础,否则不宜在学习前期使用。我认为,由于该堂课系教材内容的第二次课,不宜采用3人一组的三角垫球练习,因为该练习增加了击球部位、球方向性的变化及身体协调用力等方面的难度,亦非正面垫球技术,建议最好在正面垫球技术掌握之后的第四课时,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度地选择性的练习。

(二)初中体育课保护帮助案例与分析

教材内容:鱼跃前滚翻;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主要教法:(1)学生自练前滚翻,观察学生练习;(2)示范鱼跃前滚翻;(3)教师做示范;(4)保护与帮助示范和讲解;(5)自由选择做诱导练习;(6)学生自练与互帮相结合进行鱼跃前滚翻练习,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并纠正错误,接受能力好,动作完成质量高的学生可进一步学习鱼跃前滚翻直腿起;(7)分组扼要分析学生动作,提示学生如何观察与评价动作,让学生每组代表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进行观察与评价。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蹲立在学生手撑地的侧面,一手托腹,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

【江苏南京·李安成】:首先该案例的设计者已经充分贯彻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精神,并且在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从“学生自练前滚翻,观察学生练习”跃然眼帘。其次对于“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蹲立在学生手撑地的侧面,一手托腹,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这个表述,有不同意见,我所知道的鱼跃前滚翻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保护者站或跪立在练习者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

【山东威海·尹耀】:要搞明白保护与帮助的问题,个人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为什么要保护与帮助?避免运动损伤及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这应该是为什么要保护帮助的答案。从字面上来理解,保护的重点是为了避免使练习者受到运动损伤;而帮助的重点是为了完成学会技术动作,只是在重点上会有些差异。但有的时候,保护好了可能对技术动作学习也有帮助,反之,也成立。(2)案例中如果“保护者蹲立在学生手撑地的侧面,准备一手托腹,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则至多能起到保护的作用或有心理暗示的作用,而确实发生身体接触——托腹、托腿的行为,则既可以说是有发生帮助的行为,同时也可以说保护了学生免于受到伤害,即有时保护与帮助是同时发生的行为,不必严格区分。使用器械时也是这个道理。(3)理清要什么时候采用保护与帮助?如按照个人对案例的理解,教师在讲解保帮的时机上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初期学习鱼跃前滚翻时,学生恐怕是有困难的,因此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这时就需要教给学生保帮的方法,以避免发生运动伤害及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如果学生已经很熟练了,是否运用保护和帮助?哪些部分用?哪些部分不用等都是需要理清楚的。而什么时间用,主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或者说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运动条件(比如,有没有垫子)等因素有关。(4)怎么用好保护与帮助?首先,在本案例中,如果学生没有远撑前滚翻的基础,由前滚翻的学习直接进入鱼跃前滚翻的学习难度有些大。在教法步骤上可能会有些问题,因此学生在保帮的运用上也可能因此会出现一些安全性的问题。基于上述情况,采取合理恰当的教学步骤与保帮运用的时机是密切相关的。其次,在具体方法上,在保帮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时,让学生把握方法的关键点是重要的。本案例中对于托腹、托大腿的时机及发力的大小、方向是关键。而这一点往往需要对技术动作有着一定的理解,初期尤其是一些相对难的动作,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而不上手,能一次做好可能并不容易。再次,正确理解保帮的方法对学习过程的作用。保帮方法是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创造一个由易到难的、安全的、和谐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对于一些相对较难的动作,不应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后直接让学生做就行了,必须要考虑学生在练习时对保帮方法的身体感觉,循序渐进。比如,本案例中的保帮,可以先采用三个学生为一组的方式,两个学生一起来给一个学生保帮。这样,学生可能会及早地学会保帮的方法,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也会小一些。当然,练习的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是什么原因让你的保护和帮助很难完成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进而达到更好地通过技术动作掌握及保帮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等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技能
高级技能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