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差异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3-04-29 00:33洪玉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注意力物体科学

洪玉叶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必备步骤。

教学设计个体差异课堂教学一、引言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就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来看,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基本实现,而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却比较难以实现,因为每一名学生在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知情意行都是不一样的。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教室里的学生一般的学习情况成正泰分布特点,即中间大,两头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思考的对象是以班级里中间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对于两头孩子的课堂教学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前头的孩子会觉得教师的课堂简单、无趣。后面的孩子则不知所云,觉得课堂索然无味,游离于课堂之外。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源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二、个体差异的含义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是指心理生理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是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进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对教学过程华美的预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设计出适合每一名孩子的科学素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科学课堂,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更是每一位科学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

三、个体差异在小学科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现

对于3~6年的学生来说,学习科学时的个体差异现象则表现在课堂注意力持久性差异,实验探究时动手能力差异,记录能力的差异,交流时语言表达能力差异。

课堂注意力持久性差异,笔者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持续观察发现,一个班级中,总会存在3~5左右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坚持,一不小心,就会发现这批孩子转移注意力:或与周围人说话,或者自己一个人出神发呆,或者是低头做小动作。这不是说这些孩子故意不想听课,而是天生的注意力不容易持久。而有的学生则是不管老师讲的是否听懂,始终都能保持全神贯注的注意力,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

实验探究时动手能力差异,这种现象在六年级学生里表现的特别明显,有的学生设计实验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一旦动手实验了,仅仅是处于旁观的角色。或者是在动手操作时,连一个结都不会打,一个固定螺丝不会拧。而有的学生则是动作干脆迅速完成实验,获得结果。

记录能力的差异,尤其是需要对现象进行描述的观察实验,有的学生能很快的明白记录纸的结构,把重点和要点很准确的记录,而有的学生则是无所事事,记录单总是空白一大片。

交流时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上台交流时,能完整条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有的同学则是把记录纸一放,上台就紧张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或者就是捡一句话当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而不是完整连贯的表达。

学生的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考虑进去,使课堂的40分钟人人都能参与进来,人人都有所收获,人人都能获得增量,培养能力。

四、基于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设计例举

1.做足充分的课前调查,了解全体学生的前概念

在新课之前,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或多或少有一些基本的生活概念原型。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原有基础是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是非常比要的。例如,曾经听到有位科学老师在对《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说课时,提到的对学生的课前调查。

问题1:什么是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

学生回答中,能提到“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占95%;提到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碰撞/相撞/撞击”等占45%;提到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移动/滑动/摩动/互擦”等占34%。

问题2: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情况(现象)存在摩擦吗?

能正确举例的占79.7%。举例内容集中为:穿衣、梳头等产生静电时、擦橡皮时、洗手、洗衣服、闪电产生、刹车等。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大部分已经能正确举例,但是对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这个词不能很好的进行描述。因此仅从一个学生们熟悉的例子来引出概念,学生们原有的错误认识“碰撞”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认知水平依然在原点。

根据这份课前的调查统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会有的放矢。在讲授什么是“摩擦”这个概念之后,除了常规的思路之外,特别的还设计里碰撞、相撞、撞击等图片来与正确的相对运动这样的对比图片,来帮助学生分辨清楚摩擦的概念。

2.课堂导入设计简洁生动,激起全员积极思维

课堂导入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说,一般性的导入都能起到收心,激发学生欲望的作用,而对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来说,刚刚从课间兴奋状态回到上课的学习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激起兴趣刺激,因此课堂导入应该生动简洁,能激起全员积极思维,切不可导入部分呆板、老套。

比如,在教授《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这一课时,因为这一课的重点是理解反冲力的特点,而气球是是帮助学生理解反冲力的有效材料。于是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就拿出一个气球,将其吹大,然后手放开,气球在教室乱飞。学生看到老师在玩气球,马上就兴奋得不得了,哄堂大笑。待笑声结束之后,老师平静的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说:“气球飞了”。教师又问:“气球为什么会飞?而又是靠什么力飞呢?”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教师接着进入正题。

这样的课堂导入,以强烈的刺激吸引学生的兴趣,不管是注意力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学生的都能很好的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来。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又紧扣教学内容,可以迅速的突破教学难点,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注意力物体科学
让注意力“飞”回来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科学拔牙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