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效军
“穷且益坚,不坠凌云之志”“人穷志不穷”“人一之,己十之,人十之,己百之”。这些俗语说的是人类的意志品质。我们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自强不息,道家思想的核心则是厚德载物,归根结底,我们从中华文化里面吸收的精髓就是坚定地意志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学生能力一、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的品质
古人有三种不断追求,永不放弃的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其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其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其三。永远追求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志存高远,这是我们名族需要的精神,语文教学应注重这些非智力因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汉书》成书,经历了两代人,从班彪到班固,再到班昭,司马迁受到宫刑而没有放弃理想,最终完成《史记》,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郭明义是时代的活雷锋,把助人为乐看成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却勤俭淡定,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用好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材料。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名利观
名利观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名利观。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名利二字是对人们渴望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简练概括。利即利益,好处;名即名声,好名声。追求合理的利益和美好的名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巨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欲望或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基本的生理需要,也就是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4)尊重感的需要,即自尊心及受人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第一个层次的需要和我们讲的对利的追求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为满足人的生理或生存的基本需要。后四个层次统称心理的需要,这和我们讲的对名的追求大体一致。从这些需要的层次来考察,总是前一个层次的需要或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后一个层次的需要或欲望。因而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但由于客观能提供的物质是有限的,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一定的欲望或需要的满足要以他人提供的劳务为前提,而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因而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方式也只能是有限的,人类就是这样从有限追求中来不断满足无限的欲望或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名利二字。追逐合理的名利是一个家庭、一个人改变生存状况、以求不断发展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动力源泉。正是这种动力,使国民的力量汇流为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巨大合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心理健康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地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3)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内最,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主题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基金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客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主导,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额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