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莘
问:说明文一般没有曲折情节、鲜活形象与浓郁情感,强调朗读教学是否忽略了说明文文体的特点,从而削弱了课文本身的知识获取,偏离了说明文应有的理性、客观、中立的立场?
答:我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当然,说明文的教学应重在让学生了解介绍的知识,明白说明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语言品味,但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懂课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说明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同样重要。具体理由有三点:
1. 朗读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
朗读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色与魅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说明文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种,当它作为语文教材时,它的第一属性是语文的属性。而“教语文”这一活动,必定需要朗读教学。无论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或者是议论文,朗读指导都是不可缺少的。有朗读指导的语文教学,才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说明文种类繁多,各不相同,朗读训练的着眼点与时间量也有一定的区别。抓住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2. 朗读可以让说明凸显理性。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和准确性,表达上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在朗读时不能像朗读记叙文等文章那样投入丰富的情感。整体上说,应平实、准确、清楚,特别强调逻辑重音、逻辑停顿,以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读说明文,一定要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关键的地方一定要读得实在。”他执教《新型玻璃》,在教到五种玻璃的名字的时候,放慢速度地读,把每一个玻璃名字的发音都实实在在地读出来;在教到这篇文章中写玻璃的特点、作用的语句的时候,就放慢语速,力求让人听得懂,让朗读有说明的作用……这样的朗读教学凸显说明文的说理性这一特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 朗读可以让说明绽放感性。
不同的说明文,侧重点有所不同,朗读训练的量度与着眼点也应有所不一样。如:科学性说明文重在强调逻辑性,而文艺性说明文也含有一定的情趣性。后者的朗读的强度应更加强。比如,《蟋蟀的住宅》是一篇富有情趣性的说明文,我在执教时,就充分运用了朗读这一教学手段。教到蟋蟀是如何选择住宅的时候,我先创设情境,自己扮演其他昆虫,学生扮演蟋蟀,引导学生将文中的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在角色扮演中变换人称创造性朗读。在这过程中师生一对一对读、一对多对读、学生和学生多对多对读。这些朗读训练既富有情趣,又让学生了解到蟋蟀是怎么慎重选择住宅的,文章又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的。在教到蟋蟀住宅的样子这一内容时,我又运用了多种方式分层次朗读教学:①指名分语句朗读,概括段落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主要内容;②图文对照读,抓住“半掩”“倾斜”“仔细耙扫”等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发现蟋蟀住宅示意图的错误,了解蟋蟀认真巧妙修建住宅的特点;③配乐分角色反复读,感受蟋蟀在平台上弹琴的悠闲幸福,从而学习作者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既训练了朗读,又让学生体会到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趣味,读出方法,读出了语文本体知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四附小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