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守旺
新版二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外加“数学好玩”、整理复习和总复习。除了“情境+问题串”的整体编写特色外,二年级上册教材还具有如下特点:1.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3.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练习层次更加清晰,题型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5.直观模型更加丰富,有利于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一、第一单元《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原来在第三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之所以把这个单元后移,主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理解起来有困难。本单元三节课的主情境图均有修改,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问题串,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与第三版教材比较,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点:1.重新修改了主情境图,正文中主情境图数学信息更加突出,版面安排更加合理。2.问题串的设计与小学生的思维同步,真正做到便教利学。3.教材中增加了学生之间对话与交流的环节,通过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读别人的想法。4.每节课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5.根据一线教师的建议,去掉了不必要的插图,补充了一些数学理解的题目和联系拓展的题目,使题型更加多样,素材更加丰富。
二、第二单元《购物》
本单元是在大部分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来第三版教材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进行教学,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兑换人民币过程中的计算有一定困难,故第四版教材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教学。二年级的小学生购物经验更丰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更加自信。
与原来第三版教材比较,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点:1.压缩了每节课的主情境图所占的版面,重新设计了问题串。2.在“买文具”和“买衣服”两节课中进一步落实了学生付钱和找钱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3.适当增加了每节课的练习量,增加了如何付钱的练习,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适时补充了与人民币有关的数学文化内容。
三、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努力实现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把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教材真正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有效载体与工具。本单元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改了主情境图,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重新设计了问题串。
与第三版教材比较,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1.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数数活动更加充分。结合数数的活动,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感知乘法的生活原型。2.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教材在附页部分增加了点子图。还专门设计了“有多少点子”一课。在教学中通过“横着数”“竖着数”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算式,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四、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图形的运动经验而专门增加的一个单元。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是组织学生活动,定位在“初步感知”与“积累经验”,“平移”“旋转”与“对称”等概念不必告诉学生。
五、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教材将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本单元的主要变化如下:1.调整了原来教材的编排顺序,先学5和2的乘法口诀,再安排一节5和2的练习课。(原来第三版教材是学完5的乘法口诀后就安排了一节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2.重新梳理了问题串,使问题更加有层次。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3.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教材中增加了点子图和实物图,在问题串中增加了“如何记口诀”的环节。4.注意选择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对口令、数线图、圈一圈、儿歌、游戏等。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巩固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加了结合点子图“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的练习。
六、第六单元《测量》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如下:1.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度量的经验,教材增加了“教室有多长”的测量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所选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所组织的测量活动学生更加感兴趣。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测量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测量的兴趣。3.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例如,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1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或1米;先估测再测量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或者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来表示一些熟悉物体的长度等,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变成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
七、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了帮助学生积累除法的学习经验,教材安排了“分物游戏”“分苹果”与“分糖果”,通过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分物的经验,为进一步学习除法知识打基础。2. 以“平均分”为主体将两种分法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来分,有利于培养儿童问题解决的能力。3.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的过程和结果,在正文中增加了学生作品。4.注意到数学文化的渗透。
八、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主情境图进行了修改,使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更加明显。2.增加了直观模型的运用,如点子图、数线等。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乘法口诀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3.在口诀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4.练习中增加了数学理解的题目。
九、《数学好玩》
重新设计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教材安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彼此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班级旧物市场”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加减混合运算、认识人民币、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次活动的定位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把厘米和米的认识与学生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再与用工具测量进行对比,很容易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
十、第九单元《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长颈鹿与小鸟”一课的主情境图进行了修改,把原来第三版教材中的“小兔安家”一课进行修改后成为“试一试”第1题,在“试一试”第2题中设计了“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为今后学习试商打基础。在“长颈鹿与小鸟”一节中,教材通过“点子图”“数线”和“列表”等方法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考过程,把内部语言外显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列式计算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如连减、用乘法口诀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2.原来第三版教材中“游乐场”一课改成了“农家小院”一课。所选的素材是农村素材,通过本节课综合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