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姚翠薇
摘 要: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结合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对于工商管理教育,乃至工商管理事业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工商管理 教学模式 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双师兼各、专兼结合,是师资建设的目标。课程的高度综合化、立体化以及工商管理理论的复杂性和应用性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侧重于理论方面,社会实践较弱。因此,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既是具各教学理论功底的教师,又是具各实践能力的技师。为此,高校一方面可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更多的教学科研项目,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鼓励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家论坛、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支持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实践。同时,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从社会上选聘营销管理专家充实师资力量,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專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举办讲座。加强学生对工商管理新技术、新知识的认识,使他们熟悉社会对工商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结合,落实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教学管理
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组织机制、管理制度以及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保证培养方案得以贯彻的重要手段。教学和学生管理直接地影响着人才培养。构建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注意:第一,重视个性化培养。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之一。对基础较好的,侧重兴趣培养、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加强;对基础一般的,只需理解管理基础概念,掌握简单推销技能等,力求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第二,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提升就业竞争力,要设置专业方向和专业对口的课程,在保证宽口径、厚基础的同时,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某一领域或专业方向有所特长,以适应社会需求多元化与就业岗位“专门化”的特点,为参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完善弹性学习机制。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安排学习计划,可推行学分制、双学位制和主辅修制等制度。如果完成规定学分,可提前毕业;未能在标准学制内完成学业则延期毕业。
三、完善考试制度
考试是学习效果和质量评价的重要途径,引导着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传统的闭卷考试虽然效率高,但是造成了学生为得到高分只追求教师想考什么,而不去从知识本身考虑。因此,为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和方法进行改革。第一,改进课程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考核,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与评价。增加对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作业、调研报告的考核。第二,改进考核内容。减少对知识记忆性的考察,加强对理论理解性和应用性的考核。在出题方式上课适当减少名词解释、填空等死记硬背题型,加大案例分析题、综合题等应用题的比重,还可增加课程论文等以丰富考核方式。第三,加强实践课程考核。将课程实训的内容与学生相应课程的学习相结合,确定评估的依据和标准,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推进产学协作办学
一方面,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稳定的实习场所为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行业和企业需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定和设计,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建立包括企业专家骨干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可选派优秀教师定期为企业进行培训,承担营销管理方面的策划。这样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既锻炼了自身素养又丰富了教学案例。产学协作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使得学校与市场、生产的结合更加紧密。学生在实践中能逐步培养应有的职业道德,锻炼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产学协作办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五、立体化教材建设
开发专业应用性立体化教材需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材编写,一方面要突出基础知识,理论阐述以应用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性。教材应体现工商管理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整个教材体系以应用分析与实践教学为主,使教材既是学习理论的参考书,便于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同时,又是学生工作中的操作指南,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各科教材在内容安排和体系上既要有机联系、相互衔接义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尤其对管理实践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紧密联系实际,注重时效性,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订,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建立有效的调控系统
在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中,因为制定方案的时效性及局限性,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从长远来看,有效的调控机制保证了模式的不断优化与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调控系统的有效运行要求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有相应的教育研究项日支持。如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与信息反馈制度,地方和区域行业人才需求走访与问卷调查制度,专业教育指导和质量评估委员会定期例会与定期评估指导制度等。建立合理的调控系统对于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吉宏.中外高等商科教育模式优化的实践考察与比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2)
[2]蒋团标.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贺州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