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德行

2013-04-29 00:44傅友福
辽河 2013年9期
关键词:流氓文人人格

傅友福

常常听说某某文人出了一部什么大作,紧接着又大呼小叫着:当今文学界,舍我其谁?唯恐天下人不知其美名者也。其实,这就是文人的“德行”。

说到德行,我首先想到的是古代的文学家孔子。他把个人道德同社会行为规范密切联系起来,一部《论语》,从头到尾,喋喋不休地都在诉说着“仁德”二字。讲政治。他要求“为政以德”,“道德以德”;讲修养,他肯定“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讲学艺,他强调“志于德、据于德、依于仁”;讲做人,他规范说“德不孤,必有邻”;连论马,他都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孔子对道德要求很高,“乡愿,德之贼也”,他把好好先生也看成是道德的败坏者。

东汉经济学家郑玄在注解《周礼》“敏德以为行本”一条时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按此说法,“无行”,也就是无德,人们常说的“文人无行”,也就是说文人无德。

我们是个道德之邦,古道德家不计其数,但是,道德之叛逆者也不计其数。这就是所谓的相克相生之道理吧。

要求太多了,太高、太严格了,反而会脱离实际。连孔子当年也感叹过:知德者太少了,完了。我還没有见过爱好道德就像爱好美色一样的人啊。但他这样的感叹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同情。相反,很早以来,“孔夫子”就几乎成为古板、迂腐、寒酸的代名词。浪漫派文人不但不买这位“万世师表”的帐,反而明目张胆要标榜自己的“文人无行”。

这种离经叛道的精神,在多年后的今天,竟同现代意识作了有机结合。据说,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人最不应该掩饰的是个体的欲望。一切传统的遮羞布都应该统统撕去,张扬自我到不惜被人认为有露癖的程度。比如说,一部作品出来后,老一派的作法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下一部作品中去,听凭世人评估,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今则不然,要炒作,要自我推销,甚至于可以利用打官司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名声臭来有人睐”。偶有成绩便张狂得不得了,唯恐天下人不知。今儿请个评论家谈谈自己的“作品”,明儿“请”个报纸刊物要版面。死皮赖脸,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个人的目的没能达到,就与人反目成仇,摆出一副泼妇骂街的嘴脸。但是,这种装腔作势的表演,往往引起人们的喝彩,被视为现代人格样板,可以广而告之。要是谁敢嘀咕一声,马上群起而攻之,嬉笑怒骂,应有尽有。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高风亮节”。

你看看,这世界还是流氓好混,人们应该在避而远之才不会被骂为弱智,同时,让小瘪三招摇撞骗不得多言。

还好,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毕竟精华还大有人在,否则,活着真是一件令人伤心欲绝的事。

说实在的,文人无行,在不同的时代,是有不同的诠注的。古往今来“无行”的文人,原是人品文品都是德高望重让人崇敬的文学泰斗。今天的文人,特别是没有值得骄傲的成绩的文人,还是讲一点德行好。虽然现代社会不是推崇恢复传统道德,但人格的现代转变,也绝非是把肉麻当有趣,视无耻成光荣的无聊之举。

文人丑陋的德行,是该有所收敛了。

猜你喜欢
流氓文人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文人与酒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一个机器人模样的“流氓”
维护企业形象 反击国外“专利流氓”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