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阵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改旨在增效,而决不是减效或失效。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或低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放养”……种种现象都表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决不能以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给新课程改革造成消极的影响。所以,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成为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求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4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究,自由地放飞心智与心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活跃与主动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不可否认,新课改实施以来,生物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潜藏在生物教学中的很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那么,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1. 缺乏足够的重视。与语数外这些“主科”形成鲜明对比的生物往往无法享受“主科”所享受的特殊优待,常常被学生忽视。甚至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生物只是一门“副科”而已,他们希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科”的学习上,这样才能够在高考中获得分数上的优势而取得较好的成绩。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生物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在这门学科上,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生物成绩总是不理想。而教师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么不受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教学热情,产生应付心理。
2. 教学方法不科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很多教师觉得新课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用处,并且有的教师在改变了教学方法以后不但自己不适应,学生也同样不习惯,反而出现了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教师宁愿按照老方法来上新教材,这样就使得新课改失去了实际效用。相反,有的教师由于认识到了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的作用,于是在教学过称中完全抛弃了过去的教法,以各种学生活动加以代之,结果可想而知了,在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中,由于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很多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一落千丈。
3. 评价方式单一。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虽然在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然而教学评价方式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目前对于生物课程的评价依然是以各种考试形式为主,所以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总是顾虑很多。事实上,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多的优势,毕竟考试具有客观、公正、统一、便于操作等优点,但是如果评价的方式过于单调,甚至只有考试这一种形式,那么势必会使教学工作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
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不仅仅是“效率”与“目标”的实现,而是要紧紧抓住“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这个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价值,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究竟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构建有效生物课堂的策略。
1. 转变观念,重视生物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同时让学生知道新课标的内容,让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其实,生物学科在现在和未来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国家要想发展,取得科技成就,就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生物人才。关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为生物学科做好“广告”,让学生能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注意把课堂知识同现代前沿的生物科技联系起来,或者把生物知识同学生身边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对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 精心备课,整合教学内容
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深入探究,合理运用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保证,决定着课堂教学实践能否成为“有效教学”。因此,我们对教材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切实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讲到蒸腾作用时,可问学生: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有谁知道在自然界中水也可以由低处流向高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吸引起来。当然聪明的学生猜到了教师的意图,知道是蒸腾作用,此时教师可适当加点“兴奋剂”,来加强蒸腾作用的“威力”,问:有谁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吗?有些学生知道是桉树,但不知道具体有多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澳大利亚的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五十层楼那样高。在人类已测量过的树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鸟在树顶上歌唱,在树下听起来,就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所以,假如你住在50楼的话,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将水输送到家里,可见蒸腾作用的力量有多大。这样一来,学生带着这个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3. 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下转第53页)(上接第46页)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多媒体和互联网融入教学中,学生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需求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4. 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课改下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评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测试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和教师互动评价等。例如,可通过学业成绩测试、诊断性测试等测试性评价,也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问卷调查及面谈、学生自我评价等非测试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激励自己,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让学生更自由地体验生物学习的无尽乐趣。
总之,生物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实际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中学 53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