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听觉训练

2013-04-29 12:34邬晓慧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歌唱旋律内心

邬晓慧

音乐听觉“可以分析为对音乐中各种表现要素——音高、节奏、音量、音色及旋律、调性、和声等的感受力,它的发展是人类在音乐的实践和学习中……得以实现的。”人们接受音乐的途径需要诉诸于感觉与知觉,而内心音乐听觉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通过对音乐的听觉感知的积累实现的。

内心音乐听觉是可以通过长期的、系统的音乐听觉训练的积累而获得。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建立起良好的音色感、音高感、调式调性感、多声思维感等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将听到的音乐正确地反映出来,形成清晰的听觉表象,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

内心音乐听觉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具有对以往音乐体验的记忆,另一个条件是具有创造性的听觉想象力。小学的学生不可能涉及后一种能力,他们的即兴活动只是用本能的、游戏的方式,对单纯的情感和情绪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行为,不是有意识的创作活动。小学学生的音乐即兴甚至是不能够被记录的形式,因为它不能够重复,而只是一次次的愉快体验。

一、旋律辨认

要求学生单纯凭教师哼唱或在乐器上演奏的歌曲主题或旋律片段识别出是哪首已知歌曲。这种练习须调动学生的内心听觉,在他们已有的音乐记忆中搜寻出与这个主题或片段相符合的歌曲,通过内心听觉进行比较、判断。

二、藏起来的歌曲

在歌唱一首熟悉的歌曲时,教师出示表示“红灯”、“绿灯”的卡片,教师出示“红灯”时,学生不出声,内心唱;出示“绿灯”时,再出声歌唱。这种内心歌唱需要有精确的稳定节拍感,须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对音高的感觉、控制的记忆。不出声歌唱时还可以借助于表演稳定节拍的动作或是轻轻击拍,以保持集体的速度的稳定。

学生还要习惯于短小歌曲的多次重复,进行“藏起来的歌曲”游戏时,歌曲重复的开始有时是出声唱,有时是内心唱。“藏起来”的片段,开始时可以采用有规律的间歇,先是两小节的交换,再是四小节的交换,逐渐再采用不规则的间歇,但是都应该在重拍音上显示改变的信号,以便学生准确地转换。练习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信号形式、某种手势或动作的变化等。

三、体验音乐结构

1.开始接触音乐结构的问题,先从分辨“相同”与“不同”开始。

教师说:“我们要听两种声音,听听它们相同还是不同。如果它们相同就把你的手放在头上,如果不同就把手放在桌上。”教学对象若是低年级,教师给出的声音要对比非常鲜明、容易听辨。

首先使用身体动作发声来练习。开始以两种声音为一组,这两种声音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例如“叩齿和叩齿”两种相同的声音、“捻指和跺脚”两种不同的声音等,让学生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辨,哪一组声音相同,哪一组声音不同。

教师继续用拍手或其他的单一声音做节奏的相同与不同,讓学生进行听辨。例如“X X X 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等。

下一步是辨别先后发出的三个声音,其中两个声音相同,一个声音不同,让学生听辨。教师先用人体动作的声音,要求学生听过之后用手指表示出哪两个片段相同。

然后用鼓敲击,作三个节奏片段的辨别。例如 ① X X X X X︱② X X X︱③ X X X X X‖开始时节奏片段不可以太长,难度、长度须逐渐增加。

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识别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开始是识别两个旋律片段,仍采用相同时摸头,不同时摸桌的动作。听辨的旋律可逐渐加长、加难。两个片段的形式熟悉以后,增加第三个片段,方法相同。

2.体验音乐的分句。

乐句练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感觉到音乐的呼吸,用身体动作也要变现出“呼吸”。例如第一句一个方向,第二句一个方向,可使学生围坐成圆圈,边歌唱熟悉的歌曲,边按照分句,一句向左侧弯曲身体,一句向右侧弯曲身体。然后播放一段他们没有听过的音乐,边听边做动作,体验音乐的分句。

3.在学生学唱歌曲时总要结合着对于结构的理解、分析。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想想:这首歌曲包括几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相同还是不同?虽然低年级开始不使用读谱的形式,但通过歌唱也能够准确地作出判断。

4.通过民间舞蹈感受结构。

舞蹈也是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结构的有效途径。民间舞蹈的结构鲜明,不同的音乐断落在动作上也有相应的对比,在跳舞的同时会对律动、节奏、乐句、乐段等,产生一种自然的感觉。

5.通过声音和动作的即兴活动感受结构概念。

这是可用于各个不同年龄学生的活动。它既是进行声音和动作相联系的想象、创造,也是建立对于音乐结构的理解。

先由教师做各种身体的动作。例如模仿敲击、擦玻璃、跳跃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像,认为这些动作应该和什么样的声音相联系,就用口发出相应的声音来表现。学生发出的声音可能各有不同,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和表现。在这个活动中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它只是个人创造力的问题。

反过来,教师用口发出某种声音,让学生来做相应的动作。

再继续进行,教师发出一组声音,让学生既要用动作表现又要辨别出它是什么乐句结构。

学生分辨出这是“ABA”的结构,同时配合动作表演。

结构是音乐的整体要素。它包含了对于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结构的感知是理解音乐和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基础。没有对与结构原则和结构形式的理解,音乐在脑中可能只是混沌一片。音乐教育中不应该把结构的学习视为高深、难以理解的内容,实际从小学低年级就可以在多种音乐活动中结合进行。

猜你喜欢
歌唱旋律内心
春天的旋律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