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教育“坏学生”的契机

2013-04-29 00:44孙文会姜兴国
中国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契机课堂教育

孙文会 姜兴国

任何一名教师都希望自己教授的学生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然而现实中,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所谓的“坏学生”。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所谓的“坏学生”,如何避免从自己手中诞生“坏学生”,又如何转化他们,使他们在学海中奋勇泛舟、力争上游呢?

一、要客观宽容地看待“坏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坏学生”并不坏,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很强的自尊心、上进心,他们同样希望跟上同学们的学习步伐和生活节奏。他们之所以被冠以“坏学生”之名,无非是在学习上存在很大障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谁生来就是不想上进的,“坏学生”的产生自然也有各种复杂的原因。外因一般来自于社会、家庭,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再如繁重的课业负担、不断增大难度的知识体系;而学生的智力、自控力、自信心、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优劣则是内因。所以,找准“坏学生”的成因,才是转化他们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客观宽容地看待“坏学生”,其次还要认识到这个转化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

虽然有很多因素教师不能控制,但我们能做到的是:有教无类,一碗水端平,从师者的角度避免“坏学生”的产生。

二、随意贴标签的负面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幢结构相同、外貌相似、距离相近的厂房,同时被告知是危险房屋,并限期搬出。其中一个厂家的工人临走时,愤愤地将厂房的门窗全部砸毁,而另一个厂家却原封不动、完好地保留在原地。在以后的日子里,那幢被损坏了门窗的厂房逐渐沦为小偷、乞丐、吸毒者、流浪漢的栖息地和避难所,而另一个厂家的房屋却完好如初。这就是著名的“标签理论”。

而对学生随意下结论,把学生“看死”,也会发生同样的负效应。学生一次考试失误,或者做题出错,教师就给他们贴上“弱智”“笨蛋”“坏学生”的标签,必然会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索然,也有可能因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出现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连各种活动都不愿参加。有的学生还会在这顶沉重的帽子下,失去好奇好问的天性,不再萌发求知的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尊重、信任、鼓励、喜爱和期待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进取心,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即可以产生积极的“意向效应”。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一个感受到温暖和热爱的孩子才能自由地探索与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所以,作为与学生相伴成长的教师,为学生发展的长远考虑,切不可轻易给学生贴上各种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标签”。

三、转化“坏学生”要把握教育契机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人最可悲的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比身体死亡更加严重。很不幸的是,“坏学生”往往就是这样“冥顽不化”。对于“坏学生”的转化,我们教师首先要抓住情感切入的教育契机,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课余时间,我们应注重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攻心为上”,与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要立足于满腔热情的关怀,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一片真诚,亲切地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前进,而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从各方面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使每个“坏学生”都能从内心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帮助和喜爱,从而自激自励。

课堂上,教师眼中要有“坏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提问时往往刻意避开“坏学生”,这样不管我们从情感的角度努了多少力,依然会让敏感脆弱的他们觉得自己是被教师放弃的“废柴”。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中提出问题要尽量多请“坏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学生一时答不上,教师要维持这份宁静,不要喋喋不休,更不能不耐烦地说出答案。要根据“坏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寻找契机,做到恰到好处,不瘟不火。一旦契机降临,对“坏学生”的引导就会迎来一片广阔的开地。

教育契机的把握一定要深思熟虑,做到有备而来,有的放矢。上课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处理问题的火候,对“症”下药,适机而入,科学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引导。盲目的批评、恶意的挖苦、尖酸的讽刺、空洞的说教,对引导“坏学生”学习知识来说不会有好效果,只能导致学生行为更加“不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越滑越远,越陷越深。在课堂课教学中,我们要因人、因时、因知识的内容而动,敏锐地识别机会,果断地抓住机会,准确地利用机会,成功地创造机会。

四、灵魂工程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相信:每一片树叶都渴望在风中舞蹈,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们更应深信: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月亮再弯,亮着就好。对每个“坏学生”存在的问题,任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着急,要耐心等待时机。如果对蒸馒头的过程实行“开盖主义”,不断地开盖窥视,馒头反而蒸不熟。

教师不要因学生的迟钝而叹息,不要因学生的调皮而气恼。而应做到,当学生进步缓慢的时候,能运用自己的才智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当学生偷懒逃学的时候,能用温和的语言之鞭,唤醒学生的勤奋意识;当学生困惑消沉的时候,能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去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既不因学生暂时落后而冷眼相向,也不忘在适当时机给予足够的勉励,要始终不渝引导学生走向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

教师要用师爱,去激励、引导和感化每一个“坏学生”,用一颗博大的心,去拨动“坏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使每一个“坏学生”都在师爱的阳光普照下茁壮成长。教师应该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对他们关怀无微不至,学习教导上诲人不倦,道德培养上精雕细刻。让每一个“坏学生”都觉得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既体验到小家庭的幸福,又体验到大家庭的温暖。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广大一线教师要常怀期待之心,敏感之心,发现之心,创造之心。那样,你我的身边就会少一些“坏学生”,多一些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马赞)

猜你喜欢
契机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