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概念与行动准则

2013-04-29 00:44常华锋
中国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发展教师教学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上,就是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即生本教学(Student–oriented Instruction)。生本教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当代教育教学的主流,也必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走向。本文仅就以学生为本、生本教学的基本内涵和生本教学行动准则作粗浅探讨。

一、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由来已久。然而,不同时期,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与诠释。今天,以学生为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尊重学生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内容之一。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做到:

(1)自我尊重。教师自尊是尊重学生的前提。教师自尊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方面要自律,专业发展方面要提升,教学艺术方面要提高,教育技术方面要与时俱进,教学研究方面要有所建树等。

(2)尊重学生的存在。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是真实的存在者,是发展中的人。因此,他们有许多教师认为不如意的地方。尊重学生的存在,就是要正视他们存在的缺点,包容他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学生的存在,还要强化学生自我存在的认识,使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提高自我存在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3)尊重学生的自尊。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必须尊重学生。如,课堂教学讨论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学生问候教师时,教师要回礼,甚至主动问候学生。

(4)尊重学生的劳动。微笑着聆听学生回答或提出问题,认真、按时批阅学生作业,诚恳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

(5)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有自己的权利,如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身体健康权等。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这些权利。如,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不允许该生参加考试,也不能因为某生上课违反纪律,就将该生逐出教室。

2.教为学服务

教为学服务,简称教学服务。教学服务是指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劳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活动。教学服务是教师职业的实然属性。因此,对教师而言,教学服务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是无条件的。一般地,教育越发达,教学服务要求则越高。

从教学的社会性上看,师生关系存在着一种心理契约关系,师生关系一旦确立,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签订”一种心理契约,即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达成一种预期的目标。教师履行心理契约实质,就是践行教为学服务。

从教学本体意义上看,教为学服务是一种应然的教学关系。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将此应然关系变为实然关系。

教学服务质量决定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实现专业发展。有效地引导、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教学服务的最高境界是教师高度满足学生所需的各种服务。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还能满足自我存在[1]。从这个角度上看,教学服务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3.促进学生最优發展

以学生为本,是以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学生的根本利益就是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发展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主动发展。发展是学生的天然属性,也是学生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因而,学生的发展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的意义在于维持和强化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与意识。

(2)全面发展。学生需要在身体、心理、道德、智能等各个方面及领域都健康发展。

(3)最大发展。最大发展,即潜能的最大发挥。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一定的规律。其一,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学生)的认知具有阶段性的发展规律。其二,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时效性。学生的潜能是多元的。每种潜能的开发都具有一个最佳时段。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抓住这个最佳时段,适时地挖掘这种潜能。其三,学生潜能的释放,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督促下的他主学习过程。在他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把学生视为“种子”,创造条件,“引发”学生成长;又要把学生视为“材料”,按照学校的意图,进行“雕塑”与“外铄”。其四,学生的发展是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辩证统一。离开了社会需要,个体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因此,“外铄”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但是,“外铄”必须是要以“引发”为前提的,同时,“外铄”又必然加快“引发”。因此,“外铄”与“引发”是辩证统一的。

(4)协调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均衡与协调发展。

(5)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与梦想。

(6)持续发展。在哲学意义上,学生是未完成的、有待完善的社会存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不断的、最大限度的开发,使其不断发展,终身发展。

潜能发展不是盲目的,当潜能发展与适应性发展相协调,才能不断增强人的创价意识,实现人的价值。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因此,学生发展是一项持续性、长久性的工作。

(7)全体发展。学生发展,绝不仅仅是“精英”学生的发展,而是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困难”学生的发展。“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前提和条件。”[2]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体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4.以学生最优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价值标准

价值观是以科学和价值的统一为原则的,即主体价值需要的满足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教学的价值在于遵循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发展。高质量的教学,应该是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因此,检验教学质量高低与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是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教师的劳动才有价值。

总之,以学生为本就是指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创设特定的情境,开展相应的活动,引导、激发、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协调、个性化、最大、最快、持续地发展。

二、生本教学

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过程由若干有着内在联系的活动组成。然而,由于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取向不同,教学的效果就不同。基于以学生为本教学价值取向的生本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在各个领域主动实现最优发展的学习活动。

(1)教师的有效帮助是生本教学的前提条件。没有教师的有效帮助,就没有学生的最优发展。教师对学生最优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高水平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有效帮助的基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在教学上表现为教学作用。教学作用是教与学的耦合作用,其耦合关系越紧密,教学质量就越高。

(2)学生主动发展是生本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发展的主动性、自主性,既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动因,也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已有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强化、激发。

(3)生本教学是一教学思想体系,它包括生本认识观、生本教学观、生本教师观、生本学生观、生本师生关系观、生本教学材料观、生本教学评价观等[3]。

(4)生本教学是一套教学方法论,它包括生本课程、生本管理、生本指导、生本评价等。

三、生本教学的基本准则

生本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方法论,还是一套教学行动准则。

从教学思想的视角看,生本教学回答了“生本教学”是什么的问题。生本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其各个发展领域,主动实现自主发展与最优发展的学习活动。

从教学方法论的视角看,生本教学回答了如何开展“生本教学”的问题。生本教学是以教师优质教学服务为基础,以“班级—小组”为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发展为评价标准,以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为依托,以学生群体自主管理与责任共担为管理策略的教学。

从教学行动的视角看,生本教学阐明了生本教学行动的基本准则。概括起来,这些准则是:

1.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浓厚的人文关怀是生本教学的本体属性。所以,愉悦的教学氛围既是生本教学的条件,又是生本教学的内容。教师是创设生本教学氛围的首要责任者,为此,生本教师要做到:第一,主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第二,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第三,对教学充满激情,充满信任,充满期待;第四,具有较高的营造愉悦氛围的教学管理艺术。

2.师生交互作用,形成学习共同体

早在2 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主张,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4]。教与学本是一体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我们称之为教学作用。

教学作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师生教学作用)。师生教学作用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交互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为认识的主、客体,即师生在教学认识过程中,通过“对话”、相互观察等认识手段,实现主、客体位置相互交替,不断互换,从而形成交互主体[5]。交互主体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达成一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思维(基本)实现同步,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批判,使其认识能力、解决问题的问题、创新意识得以有效发展(隐性目标)。

交互主体中,教师既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与其他成员一起同步思考著同样的问题,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特殊成员,引导着其他成员在茫茫大海中,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交互主体不同于主体间性。在交互主体教学作用中,教师的“思维”要穿插到学生的“思维”中去,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发展。

交互作用的形式是民主“对话”。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的、先验性的和知识性的“对话”教学不同,生本教学“对话”是建立在平等与民主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如下特征:(1)学生体验到的是尊重、信任、理解与宽容,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乐于助人的、有责任感的人生态度;(2)生本教学“对话”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意义建构。这种“对话”将传统意义的师生变成了现在的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二者之间失去了绝对的对立,共同构成了生本教学“对话”交互主体(Turn–subjectivity);(3)生本教学“对话”纠正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话语“霸权”,但它更加强调教师在“对话”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师生交互作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充分发挥知识传递者等传统角色的基础上,还要适时地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促进者等角色。

3.开展“因‘材施教”

生本教学对“因材施教”中的“材”赋予两种含义,一是学生学习基础,二是教学内容。

因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而开展的“因材施教”,我们称之为差异教学。差异教学具体体现在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甚至差异性的考评方式。

因学习内容差异而开展的“因‘材施教”,我们称之为分级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差异,我们将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对于陈述性(特别是事实类)知识的教学内容,我们建议采用讲解、自学等教学方法完成,此类教学属于低级教学;对于程序性知识(逻辑性知识),我们建议采用对话教学,此类教学属于中级教学;对于隐性知识(包括思想性教学内容),我们建议采用批判式(或辩论式)教学,此类教学属于高级教学。

4.以学习小组为最小评价单元

生本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是学习与评价的基本单元。小组教学既是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又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基于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一种博弈。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第一,目标明确,主动、尽快地达成教学目标是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目标;第二,协同学习,小组各成员角色不同,角色互助,主动对话,相互教学,意义共享;第三,自我管理,各小组均有自己制订的小组学习规则,在学会相处的基础上,各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提示、相互督促;第四,荣誉共享,小组是班级学习评比的最小单位,每个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均归为所在小组的成果,小组内部各成员只有合作,没有竞争,各小组之间则既存在着合作,又存在着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5.自我管理与他人管理相结合

教学管理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手段。没有高效的管理,就没有高效的教学。生本教学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其基本要义有四点。第一,对“管理”赋予新的含义,变“指挥、检查、控制”为“理顺、预防、协调”,以从根本上预防甚至消灭违纪现象;第二,变“他管”为“自管”与“他管”相结合,即便是“他管”,也是智慧性的提示,而不是简单的批评与训斥。如,某个学生无故连续两次迟到,那么,教师(或负责考勤的同学)就可在学生进入教室时说,“大家看,某某同学来到了。他的到来,使得我们班团圆了。为我们班的团圆鼓掌!也希望某某同学以后能按时来到我们的课堂!”;第三,班级学习,责任分解,使每一个同学都是责任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

6.构建“结构—解构—建构”学习模式,促进认知结构整体优化

学习,即知识的有效积累与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获得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存在及变化规律的系统化与结构化的信息。

知识是生本教学内容的主体。生本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结构—解构—建构”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

知识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第一,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同一类)知识积累的初期,其积累的方式是“粘贴”“储存”;相应的学习水平,属于低级学习阶段。在知识积累的中期,其积累方式是“同化”与“顺应”;相应的学习水平属于中级学习阶段。在知识积累的后期,其积累方式是“批判”“反思”,其学习水平则属于高级阶段。高级学习阶段的知识积累模式是“结构—解构—建构”。第二,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生态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储存”与“堆砌”。生本教学知识积累不是追求知识数量的简单增长,而是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第三,充分利用知识负载的隐性教育价值。一方面,要通过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知识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思想与方法。

开展生本教学既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走向,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围绕生本教学开展生本(教学)思想、生本课程、生本指导、生本管理及生本评价等研究,建构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本教学理念、生本教学策略、生本教学模式和生本教学评价,必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本文为山东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基础教育生本教学研究”(2011GG302)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Thomas,R.M.Teachers Doing Research:An Introductory Guidebook[M].Boston:Pearson Education, Inc.,2005:5.

[2]吕世荣.关于以人为本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79.

[3]常华锋.生本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8.

[4]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4.

[5]常华锋,朱莉.生本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7.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马赞)

猜你喜欢
发展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