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教务处
特色专业建设是推动学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有力杠杆。北京印刷学院十分重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以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印刷出版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统筹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强化特色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完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2007年以来,学校申报并经教育部和北京市立项建设的特色专业共有4个,即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包装工程和艺术设计。其中,印刷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择优资助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编辑出版学专业是教育部第六批择优资助的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通过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业建设,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培育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印刷出版类新型数字化专业群,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培育新专业,拓展专业布局,丰富办学层次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不断摸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培育相关领域的新专业建设,拓展专业布局,提升学科覆盖面。编辑出版学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该专业的建设基础上,1998年申报传播学硕士学位点并获批,2000年申报广告学专业并获批,2003年以传播学硕士点和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为基础的传播学学科获批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传播学专业批准设立,2011年媒体创意专业获批(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后更名为网络与新媒体),2013年申报的新闻学和数字出版专业获批。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新闻传播学类中的7个专业(含基本专业和特色专业)中,学校依托编辑出版学特色专业建设,不断培育和发展新专业,目前已经覆盖到其中6个专业。此外,学校还增列了出版专业硕士,培养编辑出版、出版产业与管理、跨媒体与数字出版技术3个方向的研究生;开展编辑出版学专业第二学位教育,形成校内办学和校外办学(与新疆地区合作)双渠道发展的良好局面;开设编辑出版学辅修专业,面向校内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适应出版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继续教育学院开设编辑出版学专科班,在高职教育学院开设排版校对、出版营销等编辑出版学相关方向。由此,编辑出版学专业已涵盖本科生、研究生、二学位生、辅修生、大专生、高职生各个办学层次。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推动内涵创新,打造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成果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成果。《包装印刷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多媒体艺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印刷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出版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和“服务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印刷出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2012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印刷原理”“多媒体编创艺术”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数字化印前处理原理与技术》《西方版权沿革与贸易》等6本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印刷原理与工艺》《包装印刷技术》等7本教材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此外,编辑出版学、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和艺术设计4个特色专业中的10余位专任教师多次获得市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创新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推行人才培养改革实验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贯彻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行人才培养改革实验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若干特色专业和传统优势专业开展试点,形成与印刷出版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和机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适应各种工程实践需求的能力。2012年,学校在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印刷工程专业实施“毕昇实验班”,培养在印刷及相关媒体领域从事技术创新和生产管理的拔尖创新人才;编辑出版学专业实施“韬奋实验班”,培养新闻出版、版权与版权贸易及相关领域的从事数字出版、管理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为实验班学生开设专业提高课程,加大双语教学授课比例,设专项资金资助实验班学生开展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 特色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印刷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历程
1958年文化部在北京筹建文化学院,1960年文化学院设印刷系,1962年印刷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印刷学院,同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并入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艺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85年印刷工艺专业更名为印刷技术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印刷技术专业再次更名为印刷工程专业,延续至今。2007年,印刷工程专业荣获教育部首批择优资助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印刷工程专业再次成为北京市首批择优资助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办学55年来,印刷工程专业已经为国家印刷相关行业培养和输送毕业生3,000名。
2.主要建设亮点
(1)凝练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经过数十年的办学沉淀积累,印刷工程专业凝练出“基础理论教育与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技术训练相结合、综合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校内基本技能训练与校外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四结合”人才培养理念,塑造了面向印刷行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型,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四结合”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教育部编制印刷工程本科专业规范和专业培养定位提供了重要支撑。积极搭建由“印刷工程实验中心”“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弱、创造性不足、社会适应性差的问题,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多层次培养创新型人才。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通过引进高端人才与青年教师在职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职培养主要采取攻读学位、学术休假与进修、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到企业锻炼等形式。目前该专业有专任教师24人(不含实验员),其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18人,占总数的54%,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创新团队1个,入选市级拔尖人才2人,入选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1人,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此外,有6名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8名教师具有“平版印刷工”等工种的国家裁判员资格。
(3)构建优化课程体系,自编专业特色教材。按照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以主干专业教育、相关专业教育和配套专业实践训练为主要模块,在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三个层次上凝练出体系化的知识内容集合,形成了四个课程群:颜色科学与技术课程群、图文信息处理与复制课程群、印刷工艺技术课程群、印刷材料课程群。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自编教材建设,先后有4本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2本教材获北京市精品教材。
3.社会声誉与就业
兄弟院校经常派人到学校进修印刷包装专业课程,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中国包装总公司、防伪协会、票据协会等都与学校联合开办函授班或进修班,共同培养印刷包装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内印刷包装界有较大影响。
近3年,印刷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国务院印刷厂、北京印钞厂、南昌印钞厂、雅昌、虎彩等行业内知名企业。毕业5年~10年的学生很多已成为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在包装、印刷、广告、装潢、新闻出版等领域作出了较大贡献。
◎ 【编辑出版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历程
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前身是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和编辑学专业。1995年学校设立图书出版发行学本科专业,1997年增设编辑学本科专业,1999年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编辑学和图书出版发行学两个专业合并成为编辑出版学专业。2002年面向校内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编辑出版学辅修专业。2005年经教育部审批,编辑出版学专业被授予第二学位生招生资格。2008年,编辑出版学专业成为北京市首批择优资助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编辑出版学专业成为教育部第六批择优资助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截至2012年,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为出版业界培养了1,500多名本科毕业生。
2.主要建设亮点
(1)依托印刷与包装学科优势,突出“编印发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编辑出版学专业借助学校印刷包装学科优势,提出“编印发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出版与现代数字出版技术相结合,努力建设编辑出版和发行营销优势专业方向的同时,把印刷类课程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且实行文理科招生。
(2)出版理论与行业实践并举,培养出版产业创新型人才。注重出版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做出版中学出版”。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及时了解业界发展动态,以适应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形势;通过课内实践和集中安排的出版实践课程,如“书刊模拟制作”(现为出版物创新设计与制作)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通过“编印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社会实践和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打通专业课程实行开放式办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求职宽度。
(3)调动行业和社会力量办学,发挥师资整合集聚效应。编辑出版学专业始终坚持开门办学的原则,整合集聚各类师资资源。一是专业教师积极联系业界,在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反哺专业规划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目前,编辑出版学部分教师担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兼职教授以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特聘专家、国家出版物发行师考评员等教学和评审职务,部分教师还具有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二是充分利用校内其他专业资源,筹划设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教师参与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夯实专业基础。三是利用地缘优势,充分调动行业专家力量,邀请聂震宁、董秀玉、吕敬人、李峰、周蔚华等在出版行业和出版教育界知名度高、具有丰富经验的出版家以及一线专业人士进课堂,进专业课程团队,亲临讲授、指导并参与教材写作。
(4)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精心打造专业特色课程。编辑出版学专业历来重视课程的均衡设置,构建了由人文社科基础模块、自然科学基础模块、经营管理基础模块、专业理论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六大模块组成的框架模型。精心打造专业特色课程,形成了专业前沿特色课程、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和专业实践特色课程三组特色课程集群。专业特色课所占总课程比例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一批课件和教材正在陆续推出,核心课程设置、课程群构建、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专业研究成果,已被兄弟院校所借鉴,引领着国内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和学科研究的发展。
3.社会声誉与就业
办学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有的成为省级教育出版社或大学出版社的副社长,有的成为主编、总编。这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出版业界为本专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不少毕业生考取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大学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留学。近3年,该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