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媛
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要我们从小学生开始抓创新教育,重视利用数学学科课程的特点去关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并注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的实践,我们的未来就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我们曾听过农夫喂牛的故事,农夫在看到牛的牛槽塌草后想了一个办法,将草放在牛抬起头能够得着的地方让牛去吃,草便没有点滴的浪费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牛而言,叫或教其不要浪费肯定是无效的,但可以去诱发其不浪费。小学生的创新教育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是教不出来的,只有通过教育教学的活动去进行才有可能奏效。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去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让学生去创新、去创造。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时,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去进行测量学校垃圾池表面积的操作实践,学生既没有操作欲望,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如果能让学生先从身边的食品盒或者小纸箱测量起,正确计算出小纸箱的表面积之后,学生将会积极去探究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继而学会测量其他长方体的表面积,并生发出探究诸多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充分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去完成,这是由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所决定的。小学生的思维一旦离开了直观形象,他们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而直观形象的东西又往往需要小学生去动手实践才会产生一定的思维,也就是说小学生多半是在“做”中思维。例如,教学规则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还是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的,但当要计算某些不规则的实物的体积和表面积时,我们又将如何去让学生解决呢?这里的学问虽然不太大,但需要学生充分地“做”才能顺利地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如土豆、番薯等,都是我们小学生经常看到的物体,而且也可以称得,但真正要测量其体积还真让人感到麻烦。作为小学生,则更加感到麻烦了。所以在数学中遇到这些比较难让人解决的困惑时,让我们的小学生去充分的实践则显得尤其重要。要想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可先让其领略曹冲称象等相关故事,再让其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实践,这样不管是土豆还是其他的一些不规则物品的体积,我们的小学生都会有办法去量出。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 生成创新智慧的精彩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升华所需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要达到这样的理念,课堂的生成,课堂的精彩是十分必需的。因为生成创新智慧的精彩是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升华所需。对于生成课堂的精彩,我们必须充分把握住课堂中生成出来的体现创新智慧的资源,利用了这些资源,则完全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再生出更多的精彩来。一次,听我校一年轻教师的数学课,她上的是《认识分数》,教者设计了联系现实情境把一个整体分成四分之一的题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相应的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者首先复习以前所学的关于四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结合一定的图形去说,而后再将一盒装有4个桃的水果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让学生去抽象出相应的分数,接着教者又把这盒子里的水果说成是8个苹果,同样要求学生分给四只小猴,问每只小猴得到的是一盒苹果中的几分之几,这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了认知的冲突,有的说八分之二,有的说四分之一。当学生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冲突后,教者并没有轻易地去否定或者肯定,而是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去让小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解,让学生去比较用八分之二合适,还是用四分之一合适,在思辨时教者相应出示了几幅图,这几幅图所分的东西虽然不一样,但所涂的颜色比分都是它们的四分之一。这样,让学生通过比较,充分感悟到分数最本质的东西是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和表示这样的多少份,这种以认知冲突的课堂资源去生成的方式,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