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
摘要:本文从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材更新、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和教学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9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入门基础课程。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计算机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能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由于高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各地区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应用能力都有所不同,导致高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除了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外,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学习ACCESS数据库、网页制作、动画制作、CAD制图等高层次的应用软件;层次一般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了解网络应用基础,参加全国计算机能力一级考试并获得优异证书;无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主要学会常用软件的使用,争取获得计算机一级考试合格证书,结合自身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电脑实际操作能力,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因此,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上机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新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
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操水平,把过去理论授课和实操截然分开的教学模式改为授课和实操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应既有理论水平又有熟练的操作演示和指导能力,从而保证在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三、针对学生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
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能确保学生达到均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忽视了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对象应获得知识、学会技能、提高能力;二是为后续的课程预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局限于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是操作、使用和应用三项相结合,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开发工作领域中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对不同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不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讲授时要满足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方面的要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少讲。
例如,对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学生,为了延续后续专业基础课的需要,在讲解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应着重讲解计算机硬件配置、数制之间的转换、原码、反码、补码的转换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非计算机方向的学生,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略讲,简单明了,侧重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
四、与时代接轨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而高校受到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教学内容更新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并且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
为适应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课件、习题集和试题库的建设,将新技术、新知识融于日常教学中,保证教学与计算机发展的水平基本同步。
五、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针对教学内容多而课时不足等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宜采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把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融入常规教学中。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把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基本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教学平台上,提供给学生使用,同时,学生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留言,由专职教师予以回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可采用多种方法,精讲多练,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实现与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接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验内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并及时考核和点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突出知识应用及技能训练。另外,课外作业应选择相关的实操内容,如学完WORD文字处理软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份艺术小报;学完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后,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份毕业论文答辩的演示文稿;学习Internet的綜合应用后,让学生搜索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信息,再进行数据处理(可运用Word、Excel、PPT等常用办公软件),或者让学生了解常用聊天工具的用途,如腾讯、微信、易信的使用等。教师对课外作业进行讲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让每个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比较,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多样化。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的成绩不是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而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外作业、课堂提问和上机操作等,重视实操和应用能力,可以考虑在考核中加重能力平方的权重。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结合,在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计算一级考试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不懈努力、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级、分类及模块化教学,推动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英,高锁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15).
[2]朱云溪.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天津市财贸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1).
[3]曾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和探讨[J].科技信息,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