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建议

2013-04-29 00:44张学万文生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步幅运动场长度

张学万 文生明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0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环境,然后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运动场400米跑道上的运动场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一、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千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学中,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后,提出“类似图中的境况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认真读图,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找出情境图中与千米有关的内容。如,“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小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等等,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让学生具体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千米、对千米的具体感受、知道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教材中运动场跑道上学生活动情境是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但对小学生来说,可能大部分学校没有运动场跑道,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400米1圈的标准跑道。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灵活选择场地。如,篮球场或学校附近的其他地方先选定一条直线,再指导学生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50米、100米的直线距离,并在起点处、50米处和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先引导学生观察50米有多远,想象100米有多远,再看看100米的实际距离,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通过观察100米的直线距离,想象2个100米(200米)有多远。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想象300米有多远、400米有多远、500米有多远……900米有多远、1000米有多远。从而增强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走100米的活动,具体由小组长负责,每组要指定记录员认真记录,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的时间。在活动时,要提醒学生走的目的是测量,如果速度比平时过快(或过慢),步幅比平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必须用平时的速度和步幅。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推测1千米大约有多远。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走1000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三、学习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1千米距离,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并明确了千米与米的进率,接着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3千米=( )米

6000米+9000米=( )千米

5000米=( )千米

5千米-2000米=( )米

教学的重点是千米和米的相互换算,内容很简单,但容易被忽视。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说对于“1千米=1000米”自己是怎么想的。事实上,学生要真正的理解还有一个反复体验的过程,教师要组织反馈,要在全班交流填写思路。学生的思路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重点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四、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当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千米”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说说“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如,说说在生活中用“千米”作单位的实例,并说说“千米”在不同的地方所表示的意义;列举生活中运用“千米”的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换算的实例,帮助学生练习理解。如,列举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普通客机的速度是每小时80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普通人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又如,列举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千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全长5464千米(适当进行保护母亲河环保教育);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万里长城分布于我国10个省市,156个县,总长( )千米。(让学生查资料完成)

◇责任编辑:赵关荣◇

猜你喜欢
步幅运动场长度
大美运动场
1米的长度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家有运动场
不同长度
非田径专业男生100 m短跑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实证研究
水平四(七年级)耐久跑教学中处理“极点”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