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2013-04-29 23:12李雪峰
理论观察 2013年9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建设

李雪峰

[摘 要]农家书屋的建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而设立的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群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农民现有的文化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要实现农村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加快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被国家确定为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底,全国将建成20万个农家书屋,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本文从农家书屋建设入手,从建设农家书屋的重要性、规范管理上水平、充实内容强基础、服务路径等几个方面,探讨农家书屋的发展。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02 — 02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农村现有的文化机制水平阻碍了农民群体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为了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一项民心工程——被誉为农民“文化粮仓”的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各行政村相继建立。农家书屋旨在让农民群众“读好书、看好书”,有效的整合资源,让农民接受更多的精神文化熏陶。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性

农家书屋是通过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借阅等活动,为读者提供“借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出版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有效的科学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生活素质,对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权益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农家书屋是广大农民劳动之余精神上得到轻松愉悦享受的休闲场所,这种享受要求农家书屋在书刊配备上要具有通俗易懂、富于生活情趣、和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出版物,让农民群众在休息中轻松地获取知识。这项工程,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投入,还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认真切实的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建设成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的实事工程,让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取得实际效应。随着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其效能也在不断的显现,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硬件设施建好后,各地方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突破当地文化制约,让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知识界面得到拓宽。正确引导思想,宣传地方特色,掌握全国时事,了解世界动态,让农民群众从“只忙耕种,不问国事” 的思想中走出来,让农民群众了解现在、了解未来,这才是建设“农家书屋”的真正目的。而让农家书屋如何长期有效的持续发展才是建设的关键。

二、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完成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的时代要求,为农民送去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农家书屋的藏书量、种类、流通、信息量等不足,制约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到书屋读书的农民群众是有目的性的,有查阅种植、养殖资料的,有翻阅文学作品的,有了解时事新闻,还有军事爱好者等等。但因为书屋图书种类的匮乏和缺乏更新,使得很多读者不去问津,还有的读者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有自己想要的书但找不到。概括地说,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图书的针对性

目前农村书屋的图书针对性离农民的现实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农家书屋普及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加工等各类实用技术,农家书屋在图书种类的选配上要突出农味。因为农村现阶段有一技之长的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群一般以务农为主。所以如机械加工制造类、建筑装修类、食品烹饪类等图书很少有人问津。书屋选配的图书要先满足农村现有常住农民的基本需求,要让农业科学类、文化教育类、医药卫生类和文学艺术类等图书占有很大的比例,满足农民的需求。这样书屋就会有一种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的感觉。

2.图书的管理问题

农家书屋建设好是前提, 管理好是关键, 维护好是重点, 使用好是目的。当前,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管理机制缺乏,和理想的农家书屋的管理目标还相差很远。农家书屋本着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书屋的管理者大多是由村民兼任。由于受到国力的制约,我国先期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落后,书屋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也普遍偏低。根据这一现实情况,目前农家书屋的管理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者对书屋的管理并不很热衷。管理者大多是兼职或代管。有的书屋虽有专人管理,但由于自身缺乏认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图书管理不熟悉,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不懂图书的分类、编码、上架等流程,对书屋的管理漫不经心,工作上缺少亲和力、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发挥应有的管理者作用。要灵活管理,结合实际。在农忙的时节农民忙于耕种,书屋自然很少有人来。要采取借阅时间与农闲季节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方便农民借阅图书。

3.农村阅读习惯的宣传和培训问题

农家书屋建成后,农民群众是读书的主体,他们的需求是农家书屋得以长期存在的生命之源。现阶段,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兼任的,因而缺乏一定的管理知识和对图书推荐宣传的培训。没有专业知识,缺乏经验。管理理念上就是传统的借与还的概念,所以没有服务质量可言。没有服务质量书屋自然就冷清,农民找不到自个儿想看的书,谁还到书屋来?要积极发挥文化骨干分子的宣传。书屋要想留住人,就得宣传那些大伙看得懂、用得上的书,只要和大伙的需要对了路,“让我读”就会变成“我要读”,书屋就不愁没有人来。由此,加强农家书屋宣传及管理工作极为迫切。虽然农村有现实文化水平偏低的因素以及重经济、轻文化的不利氛围,管理者敷衍的心理因素都对书屋的发展有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部分基层组织文化意识的淡薄。管理体制上不完备,必然不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相关培训制度形同虚设,对管理员的培训不具体、不专业、不到位,管理员连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知识都不懂。为此,县一级图书馆要拓展培训方式,利用县级图书馆工作经验和图书管理的业务知识,对书屋管理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业务培训,提高书屋管理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借助网络咨询方面的条件,对书屋管理员进行及时的业务辅导,为管理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综合上述,目前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因地制宜,抓好书屋建设,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不到书、借不到书”的问题。

三、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农家书屋的建设是为满足新时期广大农民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需要, 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农闲无处去、学习没地方的困难而建立的新型文化服务设施。它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由国家建设的公益性文化基础事业, 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设施。是一项长期利民工程。目前书屋的建设还在初级阶段,未来还要丰富壮大和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光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现阶段农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有些图书知识是农民需求的,但内容又是他们现阶段文化水平无法理解的。有些图书知识过时,内容又是他们已经掌握的。这就要求书屋建设和农民现实情况对接好,要使农家书屋的书籍对读者有持续的吸引力,不流于形式、不拘于格式,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平台。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环节:

1.完善运行机制

农家书屋的模式虽然是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但运行机制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书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都需要在当地政府的监督下完成。当地县政府可以考虑将农家书屋的发展纳入乡镇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标, 而不是将农家书屋当成是一项一劳永逸的项目工程,把农家书屋的建成当成了完成,然后就随其发展、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要制定领导问责制。各级领导抓行政,县图书馆抓业务,村民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运行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

2.管理方面

县图书馆要统筹各个农家书屋的借阅情况,要负责协调各个农家书屋之间的图书流转借阅,也可以让自己的馆藏和农家书屋之间进行流转借阅。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实行县与县之间的农家书屋图书流转互借活动。同时要严格规范书屋的借阅制度和保管制度,对书屋的各类出版物去向要清晰明了,严格杜绝私拿乱借现象,对出版物的丢失、损坏情况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图书的报损要有村行政领导和村民的监督。同时还需要书屋管理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书屋的管理员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有组织协调能力的人群。例如退休教师或妇女主任等,他(她)们相对普通的农民更容易、更快的掌握基本业务技能,适当的帮助农民挑选、理解和推荐各类图书和资料。

3.在服务范围方面

大多数农民需要的还是那些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图书和资料。如生产的需要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学生需要学习资料和工具书籍,妇女喜欢手工艺方面的,老人喜欢地方戏曲类的音像制品。书屋的管理员要了解和掌握读者的群体,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为一些身体行动不便的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上门服务,为他们送去他们喜欢和需要的出版物。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农家书屋的作用更为突出,孩子们有了读书学习的地方,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意义。总之,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农民群体感觉到农家书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4.更新信息资源

农家书屋的图书单一,图书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当地政府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对农家书屋的建设进行支援,个人可以捐书,企业可以捐钱购书。书屋里的书籍,要与县图书馆实现交流。县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各个乡镇“农家书屋”的具体情况,适时的更新信息资源, 以确保书屋的图书能定期轮换、流动,做到资源共享。“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 使信息资源得到更新, 让读者有新书可看。

结束语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发展好“农家书屋”对于新时期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让农民通过建在家门口的农家书屋,学科技、解知识、品文化、开眼界、启心智,感受寻常阳光中不同寻常的辽阔与深邃。让知识改变命运,让文化点亮未来,书香!让春天永驻身边。让农家书屋这颗在新时期出生的新苗能扎好根,结出丰硕的社会果实。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依托农家书屋提高全民阅读积极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