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刍议

2013-04-29 23:12:20臧廷秋
理论观察 2013年9期
关键词:清代齐齐哈尔

臧廷秋

[摘 要]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演变划分四个时期,即形成期、发展期、繁盛期、衰变期。齐齐哈尔城文化构成主要是官员文化、流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088 — 02

城文化,乃是以城为中心涵盖其管辖范围之文化。城文化内容的丰富与否往往取决于它自身历史的长短。地处黑龙江区域的齐齐哈尔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它跟历史上清代这一个时间阶段有着莫大的关联。学术界对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方面研究涉及齐齐哈尔流人文化、官员文化、驿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项,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的未开垦的研究领域,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拟从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的演变、构成两大方面撰文考察,企望弄清该城文化的真实情况,同时本文权作抛砖引玉,促使更多学者专家积极开展齐齐哈尔城文化研究,使其不被时间所吞噬。

一、齐齐哈尔城文化的演变

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文化历史是一个活泼的生命流行的过程,有其生、长、老、死的阶段。”“每一个文化都有自己的兴盛、衰亡的自我完成的历史。”〔1〕齐齐哈尔城文化的发展变化也正如斯氏所言,有着自身演变的过程。根据它内容变动划分四个时期,即形成期、发展期、繁盛期、衰变期。

1. 形成期

从新石器时期开始,齐齐哈尔地区就有生活的人类。至此以后该区域渐渐融入正统王朝统治圈,成为北方边疆重镇。这个过程整体趋势大致呈现的是前松后紧,以辽金为转折点,其后它与王朝的命运扭结在一起,并日益增强。齐齐哈尔城文化的形成正是此趋势演进的结果。此结果是我们所共知的一件大事产生了:“清代黑龙江边地受到沙俄威胁迫使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北方疆域的巩固和防御,齐齐哈尔城便应需而建。康熙三十年(1691)清政府决定在嫩江西齐齐哈尔屯建木城。”〔2〕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已初具规模,康熙三十二年(1693)竣工”。〔3〕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形成标志为1693年城建成之时。为何以此为标记?文化一般由外向内按层次递进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内容。文化的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因此城文化应以城的完形为始。

齐齐哈尔城文化的形成我们前面说是由于历史的趋势造成,这是比较概括地总结。稍微展开谈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地理环境的优越、军事战略的布局等成因,由此促使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的显形。它的形成是整体文化的开端,对以后的文化走向、文化内涵、文化类型等方面起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2.发展期

齐齐哈尔城建设之后,此地更加受朝廷和一些官员重视。由于政府人员的关注与采取措施,它的政治地位越来越突显。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雍正二年(1724)十二月,先是几位官员提议黑龙江将军驻地迁往呼兰和黑龙江城,而后黑龙江将军陈泰以详细理由驳斥驻地迁移之议,力主留驻齐齐哈尔,最后雍正帝决定驻地不迁。〔4〕从此至清末,黑龙江将军驻地一直未变,这必然使齐齐哈尔城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文化中枢。它对齐齐哈尔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关键点。地方首府之地大致通过两个方向形成自身的文化,即一个源源不断吸收外界文化;一个是把原有内在的零散文化调动汇聚一起。两个不同方向的文化碰撞,又通过其自身的文化整合,形成个性化的文化模式。

3.繁盛期

1850年,齐齐哈尔城区内外商铺众多,仅今龙沙区境内就有各类大型店铺20户。〔5〕至1876年,由于齐齐哈尔城市商业的繁荣,地方政府将烟、酒、麻、油、鹿茸、皮毛、木耳等商品列入征税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当时市场商业之兴盛。〔6〕

从上述可知,齐齐哈尔城文化当在道光三十年(1850)为其繁盛期起点,到光绪二年(1876)为它的繁盛期顶点。依据何在?1850年和1876年是齐齐哈尔城商业兴盛之时。商业发展程度与文化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商业的繁华发达必是文化灿烂之时,相反,商业的荒凉、凋敝是文化的稀缺或是退落。商业,以交换商品而形成市场,其中包括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的各种各样产品,以互动形式实现供需双方的利益化。《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载有:“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商人是商业的运行者,他们虽处于四民之末位,而其工作却是前三者之集大成者。换言之,通过商人的运作使得商业的流动,流动又正是文化得以存活且活跃生命的保证。随着流动速度的增快增强,文化也与之达于顶端。

齐齐哈城文化的繁盛期比较长,这对本身文化的累积和保存起着一种窖藏之用。最为重要的是,城文化在此漫长的期限内注入人们的生活里,根深蒂固般与活着的生命连为一体。

4.衰变期

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廷决定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总理东北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黑龙江将军撤销改为巡抚。这是清王朝为扭转时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齐齐哈尔城文化从边疆政治文化型改为中原内地政治文化模式,这意味着齐齐哈尔城文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变化阶段,1907年是其文化衰变期起点。

一个正统王朝的政治命运与各地域文化变动相始终。王朝统治的疆域控制的力度深浅与否将影响着各地域文化。清王朝对各地统治有几种方式,大致说,清前期东北、西北边疆采取将军制度,西南边疆先采取土司制度,后改流官制度;中原内地采取督抚制。制度有别表现为各地区文化层次内容的差异,它不单展现是各地区与朝廷的关系的亲疏远近之程度,还有文化方面的个性与共性内容。对黑龙江区域而言,在1907年之前,它的文化个性比较突出,而在该年之后,因政治变革引起官方主流文化的内在交替,即由将军文化转向巡抚文化,导致齐齐哈尔城文化发生裂变。这种裂变不是此城文化的整体殒落,而是它的文化旧主流文化被新的取代而衰亡,并同时代大变革脚步走向重生。

二、齐齐哈尔城文化的构成

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经过时间的洗刷和自然的提炼,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层,形成一定的文化圈,显露一定的文化特点。

每个文化层不能脱离人存在。齐齐哈尔城文化实质上是人的文化,是城与人的结合体。按人之文化成分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的构成主要是官员文化、流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下面分别述之:

1.官员文化

清廷于齐齐哈尔城先后设置一些主要机构部门,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建置齐齐哈尔水师营,康熙三十七年(1698)设立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等。齐齐哈尔城成为一个政治中心,它拥有庞大的管理机构,也催生一批官员。官员群体身居权位,采取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文化行为,这无疑给齐齐哈尔城文化增加了最富裕的文化内涵,以此形成一种“官员文化”。

官员文化中属黑龙江将军影响非凡,历任将军人数之多,据学者统计有七十多位;他们的民族身份大多数是满族宗室、汉族;他们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升任的,也有外地任职的;黑龙江将军又几乎贯穿整个清代,他们与齐齐哈尔城文化的建设同呼吸共命运。例如:在乾隆九年(1744)黑龙江将军傅玉奏准在齐齐哈尔正式开设满官学,这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官办学校。黑龙江将军永堒于嘉庆元年(1796)创办了第一所传授汉文化的公立学堂即汉官学。到了光绪九年(1883),将军文绪拨银六千两扩充了汉官学。将军程德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奏请清政府在齐齐哈尔创建了黑龙江的第一所公共图书馆,这是全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7〕 黑龙江将军是地方长官,肩负一地之军政事务,他们的文化活动易于操作,其作用性也比较强。

2.流人文化

清王朝往往对罪犯采取一种流放惩罚,他们被流放到边荒之地,这等人被称之为流人。发配到齐齐哈尔的流人成分有文人墨客,官员吏卒,平民百姓等。“满族人西清,在嘉庆年间来到齐齐哈尔时,这里的流人约计有3000余名。再加上其它类型的流人及受牵连的人,可以推测出嘉庆年间齐齐哈尔地区的流人至少在五、六千以上。”〔8〕

齐齐哈尔城的流人数量之大,他们把各自家乡文化带入这里。他们在此进行许多文化活动:发展齐齐哈尔地区教育;开创齐齐哈尔文化艺术先河;对齐齐哈尔历史著述形成可贵的历史文献;诗词典籍的传播对齐齐哈尔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对齐齐哈尔地区医药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等。〔9〕齐齐哈尔流人群体可谓是当地文化的缔造者,其功不可没。流人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这种文化给齐齐哈尔城文化是一种补充和修缮,同时也是对土著文化的一种改造。无论何种状态,流人文化是鲜活的生命文化,它加快齐齐哈尔城文化的生长。

3.少数民族文化

许多民族在清代齐齐哈尔生活着,他们是汉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齐齐哈尔城成为民族聚居之地。在这些少数民族当中,大多数都是迁移过来,其民族风格和个性并未消失,他们都有自己本民族的饮食、服饰、居住、婚俗、节庆、礼仪、宗教、育儿、游乐文化。齐齐哈尔城文化容纳少数民族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使本城文化彰显独特的魅力。

少数民族文化地位与影响也有上下高低之别。如“齐齐哈尔地区的达斡尔族在有清一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参与修筑齐齐哈尔城,并在此地开垦屯田,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当地的社会经济。”〔10〕达斡尔族文化自然受到重视并产生辐射力。

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主要构成中,官员文化、流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关系是错综复杂,彼此相互影响发展。官员文化诚然导引流人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但后两者有时也会对它施加作用。三者中,少数民族文化最易受到其他两者的变动,当然这种文化现象经常出现,可是少数民族文化内里的精神层却异常稳固,它以风俗文化再现。

清代齐齐哈尔城文化从地域方面看它具有边疆型文化特征,在东北边疆文化中因人文地理不同而与其他城文化有别,它跟清代西北边疆、西南边疆、东南沿边城文化有异;从文化来源方面看它是多元型,有历史文化承袭、迁移民族文化、官府衙门文化、流人文化等;从文化运动方面看它是融合型,是内在本土文化和外在引入文化的交汇。齐齐哈尔城文化无京师文化的大气和大雅,也无沿海城文化的繁花似锦,也无川蜀文化的闲情逸致,也无草原文化的豪情万丈,但它却有着静动阴阳协调的风格。

〔参 考 文 献〕

〔1〕郭齐勇.文化学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134.

〔2〕陈志贵,平庆林.齐齐哈尔史略(上)〔J〕.北方论丛,1981,(04).

〔3〕满都尔图,杨优臣.达斡尔族与兴建齐齐哈尔城考述〔J〕.民族研究,2001,(04).

〔4〕吴雪娟.黑龙江将军驻地迁移新谈〔J〕.北方文物,2006,(03).

〔5〕〔6〕程琳.近代齐齐哈尔城市的历史变迁(1897—1949)——以“城市衰落”为研究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7〕贺莉.略述清代至解放初齐齐哈尔官员文化〔J〕.黑龙江史志,2005,(09).

〔8〕周喜峰.试论清代流人对齐齐哈尔经济文化的影响〔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2,(02).

〔9〕唐守军,陈玉荣.清代流人对齐齐哈尔地区的文化贡献〔J〕.理论观察,2009,(04).

〔10〕崔书玉.清代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

猜你喜欢
清代齐齐哈尔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奋斗(2022年3期)2022-08-08 01:06:42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齐齐哈尔冰球城市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1:00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武术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 22:22:52
永远的末代皇帝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14:22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41:06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