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飞鸿:中央领导人与老百姓的信件往来

2013-04-29 00:44李婕
党员文摘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南海领导人中央

李婕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和勉励了他们的中国梦理想。

“总书记真的给我们回信了!”北大学子争相传阅回信。

记者对公开报道的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以习近平为落款的复信,已经发出超过五封;自2003年以来,以胡锦涛为落款的复信,已经发出超过十封;上届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均有给民众复信的记录。

与领导人的信件往来,成为人们最想探知的“中南海秘密”之一。

中南海早有飞鸿出入

据何虎生所著《毛泽东初进中南海》披露,1950年5月上旬,毛泽东亲自回复了将近80封信,仅5月7日一天,就回了18封。

1957年2月,董必武在海口参观五公祠时作诗一首。诗作见报后,身在海南儋县的中学教师唐虞政,将和诗两首寄往中南海董必武处。唐虞政没有想到,董必武接到信后,又新作一首诗回信给他,由此开始了国家领导人和一位普通教师之间长达18年而从未谋面的诗词唱和。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子女,日后有机会到海南,务必代他去看望唐虞政。

1972年,福建省一名小学教师李庆霖写信给毛泽东,陈述了下乡知青的困境,以及上山下乡运动中不合理的因素。此时,毛泽东已近80岁,但仍亲自给李庆霖回信:“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之后,中央把李庆霖的信和毛泽东的复信印发给全国。中央下决心调整知青政策,1700万知青的命运开始改变。

胡耀邦自1979年至1985年,六年批阅的人民来信达到2000封,平均一天一封。他在一封“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上,写了这样一段批语,可以视为中央领导人对回信民众这项工作的思考: “六年以来,我几乎每个礼拜都收到要求落实政策的信,大部分我都批了,可能不下一千件,批了的,大部分都有回报。为什么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这是人的问题,我主张有专人负责,查一个就解决一个,使官僚主义无法推脱。”

“大事不漏报,小事不干扰”

在中南海西侧院墙外,府右街乙27号,“中南海邮局”的黄色金属铭牌悬挂于此。这个特殊邮局1950年2月开始工作。

据中南海邮局原局长崔敬章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来信占到总邮件数量的80%至90%,每天至少1000封左右,多的时候能达到两三千封。每天早上,邮局职工都会准时将投递来的人民来信送往中南海的信访部门。经过信访部门的程序处理,甄选出来的人民来信会送到中央领导人手中。

什么样的来信要靠信访部门消化,什么样的来信才能报送中央领导人呢?

原中办、国办信访局干部李振洪回忆,为中央领导人办信,依据的一条重要工作要求,就是“大事不漏报,小事不干扰”。

1963年,李振洪收到一封人民来信,信中介绍,因暴雨成灾,河南、安徽部分地区大量农田被淹,灾情严重。而由于河南新蔡地势高于东邻的安徽临泉,临泉低处筑堤挡水,新蔡高处则扒堤排水,双方集结了大批群众,一场争斗随时可能发生。接信后,李振洪最初準备电话通知安徽和河南两省,请他们派人前往共同处理。但他感到事态严重,就按照“大事不漏报,小事不干扰”的工作要求,即刻作出摘报随附原信送给刘少奇。刘少奇阅后作出批示,一场可能发生的流血事件得以避免。

近年来,中央领导人给普通民众的回信,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小事”,这看起来似乎有悖于“小事不干扰”的准则,不过,这一时期,“小事”已有不同政治内涵。

李芳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星城镇马桥河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她曾于2009年致信温家宝,介绍自己创办民办图书馆的情况,并邀请温家宝为图书馆捐献一本图书。不到一个月,她就收到温家宝亲笔签名的《现代汉语词典》。

寄信与收信

收到中央领导人回信的前提是写信。信件进入中南海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数量庞大的人群去信中南海,谋求平反冤假错案。当时中央领导人的身边人,也不时担任起转递申诉信件的中间人角色。

胡耀邦夫人李昭就曾转递了大量人民来信。李昭回忆称,从富强胡同到东单三条的上下班路上,总有人把信和材料塞给她,很多人直接把信寄到李昭的工作单位,当时有人戏称其工作单位纺织工业局是“中央办公厅第二信访局”。

而在当下,每每临近节日前夕,如“六一”之前给儿童回信、“五四”之前给大学生回信,以书信回复表示重视,已成为中央领导人的例行动作。除此之外,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投书,也是增大领导人回信几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投书中南海,邮路是唯一的选择。

2007年,江西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赣州市滨江二小的186名学生联名写了一封《致温家宝爷爷的信》,以表达对政府免除学杂费优惠政策的感激之情。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趁赴京参加“两会”,将信件交给邮政服务人员,在收件人一栏上,写下“国务院温家宝总理”。

第三天下午,刘艳琼接到电话,称信已收到,会尽快交给总理。她完全没想到,当天晚上回去,温家宝的亲笔回信已经放在被子底下。信封上特别注明“限今日到达”。

也有回信通过组织渠道自上而下层层传递送达。

2010年,习近平曾给陕西省太白县鹦鸽镇中心小学学生包俊丽回信,对当地震后重建的成就感到欣慰。陕西省委书记及省委秘书长对回信作出批示,宝鸡市委书记赶到鹦鸽镇中心小学,亲手将信交给包俊丽。习近平2011年给山东省蒙阴县小学生的回信,则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亲自送到当事人的手中。

中央领导人的回信风格

“我收到一封来信,念给大家听。”1949年8月,北平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会上,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群众来信,“国民党、共产党半斤八两,粮食不断长(涨)。”念完后,毛泽东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不久,国家开始抓“粮老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解决粮食涨价问题。

邓小平的亲笔复信很少,他更愿以面谈的形式来回答来信问题。在极少的邓小平亲笔回信中,内容也多简短直接,毫无虚词。1987年,粤剧名家红线女北上演出。红线女写信邀邓小平赏光,第二天邓小平回信说:“谢谢您的邀请,但我不能来,因为我耳朵不好,听不见。请不要因为我不能来影响了您的情绪,影响了您的演出。您的演出要成功。”

2001年8月1日,江泽民极为罕见地给一名曾在华旅游的外国人复信。他是美国纽约州一所大学的中文教师迈克·奥谢伊,给江泽民写信介绍了自己与家人和学生在中国旅游的“美妙经历”。江泽民在复信中说, “中国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感情,希望你和其他美国朋友多到中国来看看。”

当时,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又推动美台军售,中美关系降至冰点。而在10月份即将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江泽民与小布什将举行首度会晤,在会晤之前释放出善意,营造良好的会晤气氛,需要微妙的设计。无论是无心插柳,还是精心准备,江泽民的那封回信,正是这一历史变化的起点。

胡锦涛的书信语言充满温度,这也成为胡锦涛回信的特点。在给湖北省残障少年刘丹阳的回信中,胡锦涛说“我同你的爷爷、奶奶一样爱你”;在给北京大学教师孟二冬的女儿的回信中,胡锦涛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斯人已逝,伤如之何”……这样情感流露的语言,确是中央领导人回信中的亮点。

习近平的回信一般不长,大多在200字到400字之间,不超过一页纸。在回信的开头,习近平会表达看信后的心情,对于来自基层的汇报,他经常使用的词是“欣慰”。比如,在2013年“五四”前夕给北大本科生的回信中,他说:“得知你们近一年来不仅校园学习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野外考古实习中很有收获,甚为欣慰。”

(金卫东、刘名远荐自《时代邮刊》2013年第7期)

猜你喜欢
中南海领导人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中南海的深情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