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领导中共正确评价毛泽东

2013-04-29 00:44陈东林
党员文摘 2013年9期
关键词:胡耀邦毛泽东思想决议

陈东林

我们评价和纪念毛泽东,离不开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同志主持起草的一份划时代的文献,奠定了全党和全国对毛泽东评价的重要原则和坚实基础。

邓小平抓住“最核心”问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和全国关注的一件大事。如何评价毛泽东晚年仍然坚持的“文化大革命”,又成为评价毛泽东的焦点。

1979年10月30日,胡乔木、邓力群在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传达了邓小平同胡耀邦、姚依林、邓力群的谈话:中央常委研究,准备为明年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后年十二大做准备工作,起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现在就着手,明年底六中全会讨论通过。邓小平宣布,决议的起草工作在中央常委领导下进行,邓小平主持,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组织实施。胡乔木负责起草工作,邓力群负责组织和交流工作。

1980年2月,起草小组拿出了第一份提纲。提纲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文化大革命”和第四部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重点。邓小平看了提纲,3月19日第一次找胡耀邦、胡乔木等人谈起草小组的提纲。他说:“中心的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澤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第二条是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条是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传达下去以后,一部分人的思想相当混乱。有的反对给刘少奇平反,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毛泽东思想;有的则认为,既然给刘少奇平反,就说明毛泽东思想错了,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必须澄清这些混乱思想。”

4月1日,邓小平再次找胡耀邦等人谈话,补充指出两条:“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

以后起草《决议》的过程证明,邓小平一开始就抓住了《决议》“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而且有预见性地指出了要警惕两种错误倾向。

6月27日,邓小平看了第一稿后找胡耀邦等人谈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他强调说,重点放在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毛泽东正确的东西是什么这方面。晚年错误要讲,但是要概括一点,要恰当。他还说,单单讲毛泽东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

当时,有传言说,这个历史决议只是暂时维护团结用的,将来要翻案,要全面否定毛泽东。8月10日,邓小平同胡耀邦、邓力群谈话说:“所谓有些人将来要翻案,无非是翻主席功过的案。只要我们把主席的功讲够了,讲得合乎事实,我看翻也不容易翻。至于他的错误,太明显了,但毕竟是第二位的,有这句话就行。”邓小平还说,“错误不止是主席一个人有。五七年反右,我就是个积极分子。‘大跃进,总理、少奇我们这些人也发热嘛,也相信亩产多少多少斤。”

4000名高级干部参与讨论

9月10日,起草小组写出第二稿,采取主要讲正确方面的写法,大大加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分量。第二稿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人会议讨论修改后,10月拿出第三稿提交党内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讨论焦点集中在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上。

“文化大革命”虽已过去几年,但有不少遭受打击和冲击的人感情偏激,出现了一些对毛泽东严厉批判甚至否定的言论。

邓小平看了部分简报,敏锐地发现了讨论中的偏向。他严肃、尖锐地指出:“关于毛泽东同志功过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写不写、怎么写,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找警卫局的同志谈了一下,他们说,把我前些日子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向战士们宣读了,还组织了讨论,干部、战士都觉得这样讲好,能接受。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现在有些同志把许多问题都归结到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品质上。实际上,不少问题用个人品质是解释不了的。即使是品质很好的人,在有些情况下,也不能避免错误。红军时代中央革命根据地打AB团,打AB团的人品质都不好?开始打AB团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也参加了,只是他比别人觉悟早,很快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到延安时候就提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

“这个《决议》,过去也有同志提出,是不是不急于搞?不行,都在等。从国内来说,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一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国际上也在等。人们看中国,怀疑我们安定团结的局面,其中也包括这个文件拿得出来拿不出来,早拿出来晚拿出来。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

陈云支招:

与党史60年联系起来写

4000人讨论的后期,胡乔木总结了讨论中的18条意见并进行说明,同时安排改定第四稿。由于受讨论中少数言论的影响,起草小组写出的第四稿仍然加重了写毛泽东错误的分量。1981年2月,起草小组写出第五稿,调子有所提高,删去了“国民经济被拖到崩溃的边缘”等说法。

邓小平看了后,感到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他尖锐地指出:千万注意,不要把30多年的历史写成黑历史。如果这样,产生的效果就会使人们痛恨我们的党,痛恨我们的决议,痛恨我们写决议的人。

究竟如何才能既写透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又肯定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这是个难题。

1981年3月24日,邓小平去医院看望陈云。在谈话中,陈云提出把中共建国前后60年历史联系起来写的意见,使邓小平长久思考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邓力群去见陈云,陈云在四次谈话中更加详细地谈了他的看法:“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

胡乔木在第六稿基础上按照陈云的意见组织修改,1981年3月底拿出了第七稿。4月初,送彭真、徐向前、邓颖超等几十位老同志审阅,大家普遍肯定了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认为比较恰当。

邓小平看过后,又提了些意见,要求尽快改好。他說目的有三条:一是树立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形象;二是分清是非;三是不再争论,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幕。邓小平在开幕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满意地说:“总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现在这个稿子是个好稿子。这个稿子是根据一开始就提出的三项基本要求写的。现在的稿子,是合乎三项基本要求的。”

邓小平最后总结说:“总之,中心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还是错误是第一位?第二,我们32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是漆黑一团,还是光明是主要的?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这些错误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还是别人也有点份?这个决议稿中多处提到我们党中央要承担责任,别的同志要承担点责任,恐怕这比较合乎实际。第四,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

会议经过十天讨论,充分肯定了这个决议稿,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此后,又修改出第八稿和第九稿。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同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证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王炜、李云贵荐自2013年7月22日《新纪实》)

猜你喜欢
胡耀邦毛泽东思想决议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胡耀邦与拆迁户二三事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胡耀邦夜宿我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