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2013-04-29 13:02金小千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配穴劳损腧穴

金小千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06-01

1概念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又称慢性腰部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本病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和长期静坐缺乏运动的文职人员。

2起因

本病期起因是由于长期从事腰部负重,弯腰工作,或长期维持一种姿势,引起腰部肌肉筋膜劳损,或由于急性腰扭伤未得到及时救治而病程迁延日久所引起。或有腰椎先天畸形和解剖结构缺陷,如腰椎骶化、先天隐性裂、腰椎滑移等,引起腰脊柱平衡失调,腰肌功能下降,造成腰部筋膜的劳损。基本病理改变为肌筋膜渗出性炎症、水肿、粘连、纤维变性等改变,刺激脊神经而产生的持续性疼痛[1]。

3临床表现

慢性腰肌劳损病人以长期腰背部酸痛或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遇天气变化或劳累后加重为临床表现。经热敷,揉捶或叉腰后伸后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缓解。

4中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中医理论素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之说,并以此来指导临床诊疗。腰为肾之府,中医治疗以补益肾气、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为原则[2]。常规针刺选穴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以: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为主穴。以上腧穴均位于体表背侧,针刺以宣散局部气血可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若以前后配穴法为主方,选取背部腧穴同时选取腹部腧穴可获良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灵枢·官针》有云“ 偶刺法”即“ 以手直心若背, 直痛所, 一刺前, 一刺后, 以治心不痹”。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 胸腹为阴, 背腰为阳。以前后部位的腧穴配伍组方, 能协调人体一身之阴阳气血平衡, 从而调节经脉脏腑的虚实盛衰[3]。腹部配穴主要以:气海、关元、滑肉门(双侧)、带脉(双侧)、大横(双侧)、冲门(双侧)为主。以求达宣散局部气血、上输下达、散布周身之效。

试从现代解剖学理解前后配穴法:在腹前壁有四块重要的肌肉,分别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每一块肌肉的肌纤维方向都各有差异。其中腹直肌是位于腹前壁最表面的肌肉,附着在肋骨和胸骨到耻骨联合上,可协助其它腹部肌肉压缩腹部的内脏器官,并防止骨盆前倾。腹外斜肌是腹部肌肉中最大及最外层的一块,附着点从肋骨到骨盆,可使人体躯干向左侧旋转(逆时针方向)。腹内斜肌即与腹外斜肌相反相成,可使人体躯干向右侧旋转(顺时针方向)。腹横肌是三块扁平腹部肌肉中最深层的一块,其附着点从胸腰筋膜到腹白线,可使腹前壁扁平,压缩腹部内脏器官。

只有腹部主要的四块肌肉协调作用,脊柱到盆骨的功能活动才可得以维持正常。萎软无力的腹肌会使腰背部的肌肉失去支撑作用而增加疼痛几率,而挛急的腹肌由于收缩并向下牵拉可使腰肌难以维持其最佳长度而日久发生劳损,导致疼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针刺时,在选取腰背部腧穴同时配以腹部腧穴如气海、关元等,以补益肾气、培元固本。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盛可使五脏六腑之气得以化生,气出有源,血行充足以滋养肌肉皮肤。同时针刺位于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相应腧穴如滑肉门、带脉、冲门等,因其为精气血深聚部位以此缓解肌肉缺血、缺氧与有害物质堆积等,使其维持生理上的相对恒定位置而顾护腰肌。

5结语

慢性腰肌劳损病程长,病情反复,病变过程中肌肉长期处于被牵拉状态,针刺治疗时选取腰部腧穴以处理局部症状,气血流通荡涤瘀滞可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配合针刺腹部腧穴以使前后肌肉恢复其固有生理位置,维持正常肌张力,可使临床症状得到进步缓解。

参考文献

[1] 范炳华,推拿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1.

[2] 王敏华,王升旭,陈莹,陈俊琦,薄氏腹针结合TDP 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第二届国际腹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

[3] 张东淑,前后配穴法针灸临床应用心得.针灸临床杂志:1005- 0779( 2007) 10- 0007- 01.

猜你喜欢
配穴劳损腧穴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
“对位配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手法联合活动牵引治疗劳损性上腰痛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