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性

2013-04-29 22:44:36孟丽娟郭朝辉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语文

孟丽娟 郭朝辉

摘要:新课程理念既然关注人的发展,就应该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创造和情感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情感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中享受语文的韵味和意境、舒畅和愉悦。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方式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情感性、兴趣性、审美性。情感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兴趣性指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努力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它与“乐学”的基本精神相呼应。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共同活动,而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陶冶学生情操。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将书本看作“死”的东西,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上众人一辞,缺乏新意,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够让读者自己与作者本身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渠道。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以情优教,教学过程情感化。

教学内容的信息,以不同方式传递,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当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1、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迪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2、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3、优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设置的核心是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达到感染学生情感的目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置情境,制造气氛,以情施教,便能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反应,使学生把语言文字和直观画面联系起来,互为补充,并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语言的情感内涵。

4、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结合表情动作

加深文章理解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面部表情、衣着打扮乃至于每一种眼神,都可以表现、传达丰富的情感,这种表情达意的作用是口语所不能取代的。当教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说声”上课”时,学生会觉得这个教师十分亲切,这无疑会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当学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时,教师用鼓励、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学生会觉得这个老师很慈祥,对自己特别关心;当学生上课调皮、做小动作时,教师不是大声斥责,而是轻轻摇一摇头,学生会想到:老师已经很给自己面子了,我不能再这样做;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时,教师以热烈的掌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需要借助教师的态势语来加深学生的理懈。

5、从朗读中体会情感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

再者,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三,教师应把学生的情感导向深层次,以情感来激发学生专题探究的兴趣,并以此来拓宽写作资源。

我们常常感叹学生的作文思想贫乏、内容空洞,其实解决的办法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多多结合。事实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哪里没有扣人心弦的动人旋律,哪里没有激动人心的智慧火花,哪里没有万古流芳的传奇故事,这难道是同学之间铅笔橡皮等琐碎小事所能企及的写作的素材吗?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情感课堂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情感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情感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感动和愤慨之余、在欢笑和哀伤之余,引发他们进行专题探索与研究的兴趣。通过专题性的探索研究,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促进他们思想的成熟;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拓展学生的写作资源空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法很简单。因为情感课堂已经使学生被文中的人物或故事所感动,已经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指导探究的方法,引导探究的方向,给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组织分工,最后再把学生探究的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整个班级共享的资源。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语文形成的过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我们应当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认知目标,也要重视情感目标。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不苟言笑、不动声色地读书念教案,进行知识的填充,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当课文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能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愁悱侧时,教师能以沉郁凄凉的心情去感染学生,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将教材的情感沉淀为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美好情感。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当教师的感情与课文交融的时候,学生还会无动于衷吗。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6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舞台恐惧与情感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00:39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4:28:13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