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充分挖掘各种资源而让历史课堂灵动起来

2013-04-29 20:11:58钱亨利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灵动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钱亨利

【摘 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聚焦课堂、优化课堂、反思课堂,始终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工作重心。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促进学生快乐的记忆和深刻的思考,让课堂鲜活、灵动起来。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教学;灵动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学生,时常会发现:他们喜欢看《百家讲坛》却不喜欢上历史课;他们看《大国崛起》津津有味,但上到《明治维新》时却昏昏欲睡,他们谈论起《亮剑》兴致勃勃,但说到国共的两次分分合合却混淆不清……此情此景,作为历史老师的我不禁陷入沉思:在历史课堂上,我的学生记住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课堂是师生自由对话的广阔天地,是师生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传统的历史课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一味地充当“听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具备了许多点燃学生求知火焰的优势。因为历史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历史课堂灵动起来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尝试过的一些方法:

一、故事导入

当代知名学者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别致新颖、妙趣横生的故事导入能促使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结果的渴望,不失为一条好的教学途径。

例:《经济大危机》

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呼啸,一个穿着单薄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妈妈,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哎,孩子,因为我们家里沒有煤。”“为什么我们没有煤呢?”“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可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说完这个故事,我不紧不慢的问道:“这个现象是不是互相矛盾呢?”学生面面相觑,满脸疑惑。我接着说:“当时不仅煤太多了,而且牛奶、猪也太多了,一桶桶的牛奶,一车车的大肥猪被倒进河里。美国、英国、法国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这个现象。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矛盾吗?它并不矛盾,这就是当年发生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为什么会产生呢?”看得出来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引发了他们深深的思考,从而为教学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状态。

二、巧用图片

历史图片资料非常丰富,历史地图显示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使学生不觉得历史虚无漂渺;人物画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人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倍感历史的真实、亲切;文物古迹,留下了人类生产活动的痕迹,使学生觉得历史就在眼前,仿佛身临其境。

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我充分利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图片,学生一边看图,我一边介绍。碑上镌刻着“七十二烈士之墓”字样,碑的顶部呈钟形,象征着烈士们为辛亥革命奏响了雄壮的前奏,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敲响了自由的钟声,激励着人们继续奋斗。远处下半部分是用麻石砌成的纪功坊;中间横额上,是章炳麟手书的“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古篆;上半部分则是用七十二块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石头砌成的梯级形“献石堆”,象征着七十二烈士巍然屹立的形象;在纪功坊的顶端,竖立着自由神像。黄花岗起义所表现的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着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发展。学生边看边听,既理解了建筑的含义,又得到了思想的教育,体现了史学的德育价值。

三、善于设疑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鸦片战争》

讲授这一课时,可以导入设疑(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还领先于世界吗?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还会侵略中国吗?);对历史现象设疑(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对历史概念设疑(课本上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那么,民族英雄到底指什么样的人呢?);历史结论设疑(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结束时设疑(鸦片战争后中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是使学生融入历史事件中去观察与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四、文史结合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一些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中,常常映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例如讲到宋元时期的历史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一部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故事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为背景。南宋偏安,君臣昏聩,朝政日衰。大金国虎视眈眈,而蒙古雄鹰成吉思汗表面联宋伐金,暗地则蕴酿着一统江山的野心。靖康之耻(郭靖、杨康两位主人翁名字的来历)阴影下的中原江湖,武林至宝《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成为人们匡扶大宋江山、追求武学颠峰的寄托和目标……金庸将虚构的人物融入史实,写出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传奇故事。将学生所熟知的文学作品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历史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人文底蕴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构建历史灵动课堂还有几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1、精心设计教学。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历史学科直接关系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要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准确、科学地去传授。这看似并不难办,照本宣科就能做到。然而照本宣科的课堂就如同炒菜忘了放盐,无滋无味。现行的课程改革提倡和鼓励的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有创新意识的课堂,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认真的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内涵和联系,整理出一个系统的知识传授网络,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然后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听者的思路明确,对知识的接受度就越高,师生互动的情绪也越浓。

2、运用生动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富于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一言一行。它不仅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关键的作用。相反,呆板、生硬的语言既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又会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口语化意味着通俗易懂。②培养自身的幽默感,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③讲解叙述时尽量使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描物状人,有声有色。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如讲完一段内容后,可以这样问学生:“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你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实践的地位。而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评价总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见解。学生增强了信心,会逐步地乐于“动”,并善于“动”。

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魅力无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展现自我。小学科也有大情怀,历史课也可以上得灵动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军,赵亚夫.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丁贤勇,陶水木.传承与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灵动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8:20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9:27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7:21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