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博
很多高中老师会有以下疑问,初中生学什么了,他们是如何学习的,为什么到了高中很多学生不适应,为什么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却很难……我于2011年10月因工作原因,借调到我市一所初中担任初三物理教学工作。借此机会,我对初中教学进行了实地考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谈谈看法。
一、初中教学情况
1.初中知识体系很全面,有些内容高中都不作要求,但所学内容深度浅、难度小,很多问题直接将条件代入公式计算即可。问题变化形式少,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不高。
2.初中阶段,对知识内容要求较低,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有时间对重点知识反复训练,题又不难,只要用功了,成绩就不会差,对学生的区分度不大。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会出现掉队现象。
3.学生自学能力差,不会分配把握时间,需要老师一直督促,自觉自制能力差,表现为老师在班级一个样,不在班级又是另一个样。老师督促做什么才想起来去做,老师不督促,自觉完成作业任务的很少。
4.以感官接受为主,重视物理现象,大多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论证推理能力不强,因此从初中的形象实验到高中的理论推理,学生倍感不适。
5.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得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脱节的原因
1.教材原因:初中教材内容简单直观,重视物理现象,且多数为学生所熟悉的物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内容少,重在定性研究。高中教材复杂,重视现象的本质,研究的内容比较复杂抽象,重在定量研究。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这是一种质的飞越,学生需要逐渐适应,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缓冲的时间。
2.教师原因:很多高中教师对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缺乏了解,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以为学生已经具有某些能力,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高中教师应该对初中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要掌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并了解学生易于接受哪种教学方式。
3.学生原因:初中教材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学生到了高中学习方法上就跟不上,只习惯形象思维,不习惯抽象思维;只习惯背,不习惯分析、推理、归纳;只习惯模仿,不习惯独立思考;只习惯慢节奏、小容量,不习惯快节奏、大容量;只习惯被督促,不习惯自己分配时间。
4.心理原因:由初中进入高中,学生刚经过紧张的升学考试,而距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有三年之久,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弛、疲沓的现象。有些学生听说高中物理难学,还未开始学习就已对高中物理产生畏惧心理,在心理上就先打了败仗。
5.教学体制原因:高中生需要面对高考,需要在高中三年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力争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而初中生按学区上学,在学习上感觉不到太大压力,不需要激烈的争夺。因此,初中生在升入高中之后,除了觉得新鲜之外,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成绩对他们的重要性。
三、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
1.了解初中教学情况,逐渐过渡。高一物理教师要了解初中物理教材,知道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对高一物理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注意教学层次性,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降低难度,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重视物理思想的培养。物理学对思维的要求非常苛刻,有时需要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问题;有时需要根据条件立即构建物理模型;有时需要思维缜密,注意每一个细节;有时需要通过已知条件立刻判断出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理解问题很快,而有的学生虽然很努力,但就是不会做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思维能力很弱,而物理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渐培养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初中生学习习惯不好,在学校靠老师督促,在家靠家长陪护,自己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对时间的安排能力。很多作业没完成,却不知道及时做。一些知识理解不透彻,却得过且过,不会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这样周而复始,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有不会的问题不要拖欠,当天解决。合理分配自习时间,明确完成一个任务用多长时间。
4.考察教学效果不要以点带面。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课堂上齐问齐答,看似学生都会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有些同学理解不深刻,看上去好像全会了,实际上理解得很肤浅。有些同学不会也不好意思提问,因此教师不能被课堂表面的热烈气氛迷惑,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和整理思路的时间,并尽量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
5.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集中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总是以同一种语调、同一种授课方式讲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明显下降,对学习缺乏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言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是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6.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一阶段教材学完后,整理出一个知识系统纲,归纳出知识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章节小结”就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一章或一个单元教材学完后,老师要学生写出部分内容的小结或自己认为体会最深刻的某一个内容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要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去求解、验证。与此同时,在实验室里布置相应的试验,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题目。教师预先收集小结与题目完成情况,先派部分学生在小结课上发言汇报,其他学生可质疑、讨论,课上绝大多数学生思维都很活跃,往往会进行激烈的争论。在教师的指导和选拔下,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小结,学生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等待接受老师灌输的小结方式。
7.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有些学生做题目经常不理解题意而死套公式,这是缺乏分析问题能力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提倡学生进行“题后小结”,开始要求学生在作业本右边留出适当的地方,在每题后面写解题体会,心得,三言两面语即可,并不要求成文,坚持下来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解一道题后,再对题目的某些条件进行变换及提出深入一步的问题分析研究题目的结果,使得他们通过解一题弄懂一类题目,促使学生主动分析,研究题目。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然,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和措施。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了解初高中物理差别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的过渡,为学好高中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