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沁入心脾的清泉

2013-04-29 05:43李茂婷
新课程·下旬 2013年1期
关键词:清泉生字诗歌

李茂婷

师者,是给你带来清凉的清泉,沁入你的心脾,舒心,酣畅。初出茅庐的我,还不能称为师者,却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回顾不算长的路,在那三尺讲台上我的收获是什么?

一、小水珠上的亮光——教学亮点

有实践就有收获,有探索就有飞跃,有飞跃就有亮色,回首不长不短的三年时间,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吗?我学习了、思考了、成长了。如此,即便作为新老师的我们也有值得让别人称赞的地方,愚以为亦可以称之为“亮点”,就如小水珠上的亮光,不耀眼却能增辉。

1.平实的课堂

有人说学生就是要让他们热热闹闹地学,让你的课堂充满华丽的华尔兹,可是够典雅吗?我不禁问道。既然不行,何不平实地充实你的课堂呢。所以,我选择了让学生们在平实中学习,在平稳中掌握知识,让知识在扎实中渗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摒弃华丽的外衣,还课堂一股书香味。

2.让你学

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低段的学生更是养成中的养成。而我的做法是让你自己学——与其苦苦相逼,莫若化为你内心的渴求。让学生从接触课文开始就学会预习,具体的做法是:跟课文问候一下——读课文两次,和生字伙伴交个朋友——给课后的生字写上拼音,帮生字朋友找伙伴——圈出文中生字的词语,给课文自然段排排坐——标上序号。看似很简单的预习工作,变得有趣多了,在慢慢的积累和磨炼中学生们学会了预习,即使不会给生字组新词,但是他们用明亮的眼睛搜索,找到答案。探究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3.化繁复为简单

刚上小学的学生,面对两三百字的文章,读来感觉真是太长了,怎么办?学生把求助的眼神给了你。所以,我总把这些在他们看来非常复杂的文章简化,谁怎么了(干了什么事情)?什么怎么样了?即使是面对复杂的多音字、形近字,我也常给他们简化,如似乎的“似”搞不清读“sì”还是读“shì”,加上读不准平翘舌。此时,适当地教学生方法很重要,我这样告诉他们:只有一个词读“shì”,那就是“似的”,其他只要是“似”都读“sì”,用特殊法记忆即可。

二、为涌泉加一瓢水——参加课改的体会

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感受课改的洗礼,即使身为老师也要认真学习,才有汩汩不绝的长流水。在课改学习中我认为老师要深刻认识到:

1.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杜威将传统学习方式称为“静听”课程。以前的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事实上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倡导坚持一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关个性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现在的学生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围绕课文的知识点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可是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又不能打击那些“小博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解决这个问题,有知识积累的学生基本上能自主地学习,充分利用他们带动那些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他们的不断推动下,大家共同探究未知的知识,从而达到另外一个高度。

2.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课堂出示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或做学习的最佳效果。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合作不是顺从,而是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它以独立为基础,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引导和促进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视角,呵护学生的理想精神,让学生争辩、质疑,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

三、寻找清泉的源头——困惑与问题

当努力没有达到自己认为的高度,没有符合预期的设想怎么办?明明自己非常努力了,也常对自己说无愧于心,可是效果就是出不来怎么办?面对客观的因素无法改变,而自己又适度地调整了自己的方式方法仍然无济于事,又该如何呢?凡此种种是我面临的疑惑。

四、细细凿开那一泓清泉——思考与发展

面对困惑,首选的方法就是学习,正所谓“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很有幸,聆听了来自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熊海滨老师的《古诗二首》让我不禁惊叹,原来古诗真的可以这样教,真的可以教得这么好。给我深切体会的是他如红丝线般的过渡语,如果说前人的诗歌如珠玑一般大放光芒,那么熊老师的过渡语就似那串珠玑的红丝线,把诗歌珍珠一粒地串起来,是那么巧妙,又是那么生动,让听课的我不觉和学生一起进入角色。熊老师的每一句话语都经过精雕细琢,听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掷地有声,亦回旋耳畔。在他这条红线的引领下,学生们慢慢地走进七夕的夜晚,若真的拿起红丝线在夜下乞巧,我想学生所乞求到的就是熊老师那渊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诗歌所要表达出来的感人情愫。

而他这丝线般的过渡语,总能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紧扣一个“读”字。诗歌不读不明其意,诗歌不读不谙其中之真情意。作为老师的我们深知其中的道理,但如何把诗歌很好地读出来,我想传统的读法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读呢?且看熊老师的做法,在一番深情深意的过渡之后,学生都走进了他引领的诗歌世界,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读”,立刻能让学生们都能张开嘴巴,把所感受到的诗意一泻千里,在读中自由酣畅。

当然,要想有这般好的过渡语,我想课前的准备是不言而喻。只有每句话都仔细琢磨,才会发出它的光芒,也只有老师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作为教坛新人,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向,也是对我最大的启发。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清泉生字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读儿歌识生字
清泉醋业
石上清泉
生字辨识大闯关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诗歌岛·八面来风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