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提问

2013-04-29 03:32:07姚伟
新课程·下旬 2013年1期

姚伟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提问的价值和技巧,教师不仅要“善问”“善导”,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如何设计问题和如何提问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为提问而提问的现状,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设问的技能,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关键词:有效设问;提问的价值;提问的技巧;善于质疑

众所周知,提问是一种实用、方便、灵活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它被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精彩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术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之处于“愤”“悱”的思维高峰状态中。而在当前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学生思维的激发。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问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有效设问要注重提问的价值

课堂提问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就是所提问题值得学生思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呢?

1.目的明确,突出教学重难点

提问作为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有明确目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就应该问自己:“我在这个时候问这个问题,我的目的是什么?我需要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严格围绕课程标准展开,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绝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这样才能使目的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认真的分析课标、教材,认真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弄明白。

2.台阶设问,注意学生差异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那么设问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梯度,这里的梯度是指重点突出又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阶梯,让学生回答问题像登梯子一样,这样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东西部差异显著》这一课时,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如下问题:(1)读教材65页图3-32,从地理上明确东部和西部的范围。(2)对比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完成比较表。这两个问题都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掌握的,是属于低级的认知性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在比较中充分肯定西部具有的资源,以及认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这样的事实。(3)为加快发展西部经济,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什么战略?(4)你们认为这些巨大的工程对西部地区有何重要意义?(5)怎样才能实现东西部的共同发展?这三个问题都是在掌握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将这几个带有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虽然问题难度在逐渐加大,但学生的思维也能较顺畅地达到新的高度。

二、要把握好难度

在设问难易程度上,应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原则,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否则只会望“题”兴叹。

总之,设问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间常用的一种交流互动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善问”,而且要“善导”,还要在给学生有针对性设问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整个课堂教学熠熠生辉,从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坏境中掌握新知。

参考文献:

殷海华,杨丽华.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吉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浣江教育集团浣东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