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对外汉字教材知识点设置的考察

2013-04-29 22:20陈楠
现代语文 2013年1期
关键词:字源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以汉字规律为体例编写的两套初级对外汉字教材:《汉字轻松学》和《张老师教汉字》,发现两套教材选择知识点的标准各不相同,前者注重系统介绍汉字知识,后者偏重于实用性较强的汉字知识点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考量两套教材的编写体例、汉字选取及释义方法等关键要素。

关键词:汉字教材 汉字知识点 字源

一、引言

汉字一直是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之一,为了克服这一薄弱环节,越来越多的学校增设了汉字课程,优秀汉字教材的编写工作显得尤为紧迫。为此,汉字教材编写者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将目前搜集到的101套对外汉字教材进行分类:1.介绍汉字的字源,如《汉字之道》,可用于对汉字感兴趣的学习者课外自习。2.配合读写教材开发的汉字教材,编写理念为“随文识字”,所教汉字是读写课本中的汉字,有时会加入汉字知识点的介绍,如《当代中文汉字本》等。三是独立的汉字教材,根据汉字的规律安排教学。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明确的课次或单元的划分,适用于课堂教学,如李蕊的《汉字轻松学》和张惠芬的《张老师教汉字》;二是无明确的单位划分,适用于自学或作辅助材料,比如周健的《汉字突破》。

本文选取的两套汉字教材:张惠芬编著的《张老师教汉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下文简称《教汉字》)和李蕊编著的《汉字轻松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下文简称《轻松学》)都属于有明确的课次或单元划分,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汉字教材,教学对象都是零起点初学者。

《教汉字》分上、下册,配有相应的练习册。这部教材上册12课,下册13课,共25课,所教汉字780个。编排结构为:基本知识,生字词表,汉字的笔画和生字的书写,认读词、词组和句子;《轻松学》分上、下册,共教685个生字。每课的编排结构为:识字篇、写字篇和课后练习。书后提供了可裁剪的字卡。

可见,两套教材最主要的区别在汉字知识点的选择标准和讲解方法上。汉字知识点是汉字教材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留学生学汉字不可绕开的重要环节,对汉字知识点的选择标准和讲解方式体现了编写者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材的编写体例、编排顺序以及所学汉字量等关键要素。

二、知识点的选择

两套教材都很注重汉字知识的介绍,《教汉字》共介绍了18种汉字知识,《轻松学》则介绍了12种汉字知识。

(一)共选知识点与独选知识点

汉字知识点,有两部教材共选的,也有某一教材独选的。两套教材共选的有:汉字的笔画;汉字的笔顺、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会意字;形声字;形旁;声旁;结构;多音字;同音字等。可见,两套教材都很重视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汉字知识。《教汉字》中独有的知识点为:象形字;指示字;偏旁;音序、笔画、部首查字法;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字体演变等。《轻松学》中独有的知识点为:形似部件辨析、多义字。

《教汉字》中的知识点数量多于《轻松学》。《教汉字》更注重对汉字系统知识的传授,如系统地讲解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每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学术名称和概念解释,例如,指事字:用笔画的组合揭示出某种抽象的意义,这种独体字叫指事字,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符号性的,另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指事性符号。

《轻松学》偏重于实用性较强的汉字知识点的讲解,对知识点只给出内涵,尽量不出现抽象的学术名称。如《轻松学》中向学习者灌输了偏旁的意识,但是并没有解释“偏旁”概念;在一些常见的象形字的下边也有相应的古文字图片,但没提出“象形字”的概念。对于初级阶段很难掌握的知识点也采取回避的方法。

(二)共选知识点的处理

即使是两本教材共选的知识点,在编排的位置、解释方法和解释力度上,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1.汉字知识点编排的位置

两部教材中知识点分布的位置存在较大差异:《轻松学》的知识点一般跟文中所学汉字紧密相连,编排在识字或写字环节后。例如,在学了“橘、梨、根”等字后,介绍形旁“木”的含义以及书写方法。《教汉语》中的知识点按顺序排列,一些知识点与本课汉字没有直接联系。如第21课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多音字”,但是在本课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多音字。

2.笔画及结构

“笔画”和“结构”是两部教材都很重视的知识点,但《教汉语》注重总结完整的知识点。如《教汉语》用了三课,通过80个汉字,学习笔画的书写,介绍了形体,基本笔画,笔画的组合关系。同时,还集中介绍了六种基本笔画、20种派生笔画以及7种笔顺规则。

《轻松学》对于影响汉字认读和书写的知识点,进行分散而全面的介绍。比如将16种笔画分散在五课中进行介绍,每出现一组汉字,都介绍相应的笔画,而不仅是片面地追求系统性。再如汉字的结构,分散在6课中介绍了4种结构,并对每种结构进行了详细分类,如“左右结构”中又分为“左大右小”、“左右一样大”和“左小右大”三种情况。这些细微的差别也正是学习者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

3.部件

汉字部件教学是可行的、高效率的,但最有效的方法应是将部件教学融入基础字教学之中,以基础字带部件教学1.利用部件教授汉字,就是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可分析性和部件的音、形、义特征,提高认记汉字的速度和质量2.毋庸置疑,部件的教学已为广大研究者所认同。两套汉字教材对部件都有涉及,《教汉语》在合体字的下方展示该字组成部件,如“玩”,下方标注“王+元”。教材对部件的分解建立在结构的基础之上,如“椅”是左右结构的汉字,教材中标注为“木+奇”,没有再将“奇”拆分成“大+可”,而“大”和“可”比“奇”更常见。《轻松学》中很注重对部件的介绍,可分为三种处理方法:第一,介绍成字的部件,例如:“汉字里面又有汉字,‘鸡里边就有‘又和‘鸟”。第二,对虽不成字,但经常出现在不同汉字中的部件也进行介绍,例如“厶”。第三,对比容易混淆的部件,如对“小字头”和“学子头”这两个形似部件作了对比。

三、知识点选择对汉字选取及释义方法的影响

知识点的选择和编排直接影响到了教材对所学汉字的选取、数量以及汉字的解释方式。

(一)知识点介绍对汉字选取的影响

《教汉语》共选汉字779个,其中甲级字619个,乙级字125个,丙级字19个,丁级字3个,超纲字3个。《轻松学》中601个甲级字,71个乙级字,3个丙级字,1个丁级字。两者选字重合的有555个。其中重合的甲级字有509个,乙级字43个,丙级字2个,丁级字1个。

《教汉语》比《轻松学》多出一些乙级字、丙级字、丁级字,甚至有超纲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为讲解造字法不得不增加的汉字,如:“晶、品、采、尖”等,这些汉字对初学者来说并不常用,教授这些汉字会增加学习者的记忆负担;第二,为系统介绍汉字的形旁而增加的汉字,如“欠、舟、犬、弓、酉、皿”等。这些形旁的本义与汉字现在的意义关系很松散,甚至没有任何联系,如 “尸”,古汉字像一个身体直挺、侧坐着的人。这是古代祭祀的时候,代替死人受祭的人。现代汉字中常用的“屋、居、局、展、层”这些汉字的意义跟这个本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在这里教授其本义,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负担。、

(二)知识点介绍对汉字解释方法的影响

《教汉语》中象形字的释义除英语翻译外,还采用图画追述字源,阐述汉字的本义。字源识字法的正确应用可以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该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刺激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兴趣。但过多地使用字源会造成学习者的记忆负担。通过对《教汉语》中198个介绍字源的汉字的考察,发现152个是适用的,而有46个值得商榷。不适合介绍字源的汉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虽是象形字,但简化以后字形发生较大变化,如“老”,古代汉字,像一个手柱着拐杖的老人的样子,弯腰驼背,头上有一缕稀疏的头发。但现代汉字“老”很难再看出这样的形体了。这类汉字还有:国、西、舞等;第二,本义仍在使用,但不是常用义。如“从”,原指一人跟着另一人,表示跟从。现代汉语中仍有这个义项,如“随从”,但最常用的义项是它的假借义“从……来”,表示位置的起始点。教授初学者不常用义项,容易造成学习者的混淆。这类汉字还有:文、如、回、东等。第三,字义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常用义需要经过多重引申或为假借字。例如“来”,古代像一株成熟的麦苗的形状。在古代,人们认为麦种是鸟从天上衔来的,于是“来”就有了“来到”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已经不使用“来”的本义了,只使用“来到”这个引申义,教授本义只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负担。这类汉字还有:能、斤、走、向等。《轻松学》中的汉字主要采用英语释义,仅在几个常见的象形字的下边标出了古文字,释义方法较为单一。我们认为只有字源义跟现代汉字意义相关度较高时,才使用字源来解释意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习者记忆,也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结语

两部教材的区别主要是对汉字知识点的选择标准:《教汉语》注重系统地介绍汉字知识;《轻松学》注重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实际需要进行了取舍。不同的编写理念使得两者选字时存在较大的差异,《教汉语》为了满足知识点介绍的需要,不得不多教一些不常用的汉字;因对字源的偏重,对象形字多采用了字源解释法,这种方法若使用得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若字源义与现代汉字意义差别较大,反而会增加学习者的记忆负担。

注 释:

[1]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2005,(2).

[2]崔永华. 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

(3).

(陈楠 广州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510275)

猜你喜欢
字源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小学低年段字源识字微课程初探
借汉字理据 巧辨形近字*
探寻字源妙处多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结合字源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和能力的初探
来自星星的你:“商”
结合字源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和能力的初探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