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

2013-04-29 21:57:06陈新琴
新课程·下旬 2013年1期

陈新琴

摘 要:阅读教学要真正做到正本清源和省时提效,必须在“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上下一番工夫。

关键词: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阅读教学“费时低效”一直是人们批评的主要问题,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破解的难题,更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

一、清晰目标——为阅读教学导航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若教师不明确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那么,学生的有效学习就只能成为空谈。

如何清晰目标,为阅读教学导航?从整体上说,确定目标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教材中的单元目标、文本的核心目标和本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实现这样的总目标,需要各个年段的螺旋上升,需要在各年段中立足于各自的年段目标进行教学,最终达成。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分别列出了各年段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些应该被我们时刻记在心中,作为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低年级阅读教学要紧扣朗读背诵、识字写字。中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默读能力和理解应用的培养。高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浏览,提高默读速度,并在此过程中强化边读边想的能力与要求;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准确解读教材

教材从实质上规定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此,准确解读教材、研透文本是清晰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比如,《拉萨的天空》一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根据这样的教材我们可以确定如下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尊重编者意图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反映和具体化,编者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自己对语文的正确、独特的理解和安排来编写教材的,因此,清晰目标还要做到尊重编者意图。这里,特别强调要站在单元的角度来审视某一篇课文,不可孤立地进行教学,将编者的良苦用心摆在一边。

4.依据学生实际

学生实际对定位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就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一切教学目标的定位,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由此,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我们清晰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精选内容——为阅读教学起航

薛法根老师曾经讲过:一篇课文,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教学中要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此,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善于取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

薛老师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设计了一项综合活动:有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又说它长得很难看。这时的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续编一个故事,或者两个学生合作演一演。这个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课文的语言和内容,实现语文表达能力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王荣生教授近年点评了十几位名师的课例,最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是集团性地、长时期地、大面积地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

这里面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很多教师把“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画上了等号。没有从教材内容中精选出需要教学的内容,而是将整篇文章翻个底朝天。在这里,我们必须厘清一个问题:教材内容虽然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是二者是两码事。

比如,《小露珠》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教材的内容说的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

这样的课文应该教什么呢?教的不是童话本身,而是借此可以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来训练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比喻句的训练、对话的练习、朗读的训练等等。

三、有效设问——为阅读教学护航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对于有效阅读教学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有效设问,可以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具体操作可以根据课文的题目、关键性的词句、段落、篇章、表达来设计问题。

1.抓住题目,有效设问

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以“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来统领整个教学,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以“这是怎样的一个园子”来推动整个教学,这就是抓住题目进行有效设问。

2.抓住詞句,有效设问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很感人,有哪些段落、句子、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这样的问题能够统领全文,指向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学生独特的感受,同时又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对于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抓住冲突,有效设问

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提出了“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活了潜藏在学生心中不同的观点,促进了学生课堂对话的深入。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反复与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碰撞出智慧和言语的火花。

4.抓住表达,有效设问

特级教师林春曹在教学《郑成功》一课时,引导学生体悟了郑成功的爱国情怀后,他对学生说:“是的,郑成功的高大形象已经变成了一座丰碑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郑成功的形象为什么能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呢?这得要感谢作者,因为是作者用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郑成功的形象。请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郑成功的?”

这样的提问把学生的阅读由人物感悟引向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探究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的获得,可以使学生的语感经验变得丰富,言语智慧变得灵动。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要大幅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探索,并在实践与反思中拨乱反正,返璞归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